环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正是环境的有效互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多元化参与。《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教师要正确地审视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细节为幼儿创设能“对话”的活动环境,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经验布置调整环境,让幼儿成为活动环境的主人。
如:在国庆节主题墙创设中孩子们觉得要为祖国庆祝生日做一个大大的蛋糕,用皱纹纸球拼成的地图就是孩子们一起制作的大蛋糕,下面是孩子们画的自己,抬起头正在为祖国庆祝生日。
同时孩子们也制作了许多的蜡烛和天安门,并投放到了美工区作为展示活动。主题墙与区域之间也有效的联动起来。
当我们和幼儿一起共同创设主题性环境时,幼儿会在与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也可使幼儿很大程度上获得认知的发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管理和更新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它包含了班级教育教学过程的痕迹,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见证。随着主题教学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环境也会随着主题教学的开展而更新和丰富,教师需要及时地抓住这个“隐性教育”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
如以下系列图(按时间轴排列):
开学初:我长大了
教师节:我爱老师
中秋节
秋天的秘密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并获取知识。这样,幼儿才会在与环境互动的“平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如:多样的作品展示
楼道墙面
作品的裁剪
作品展示时背景的搭配
单个或者集体作品的呈现
幼儿作品册的整理
再如:其他环创
天气预报板
家长园地
区域规则
在以后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幼儿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及时敏锐地觉察幼儿提出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及时给予适当地支持、引导和帮助,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并正确把握好自己在创设环境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为幼儿创设真正的能与之“对话”的活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