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小卫士” 亲子环保活动:整合本地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创新实践
在学前教育中,自然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应“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因此,整合本地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展“自然小卫士”亲子环保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整合策略与活动设计建议,供幼教工作者参考。
一、资源整合:挖掘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价值
- 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生态教室”,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地质景观和生态文化。教师可以结合保护区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观察、探索的区域,如湿地、森林、草地等,作为活动场地。 - 专家资源
与保护区的生态专家、环保志愿者合作,邀请他们为家长和幼儿讲解自然知识。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自然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李教授曾提到,“专业讲解能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教育工具
利用保护区的教育展板、标本、互动装置等,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生态知识。例如,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长廊”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
二、活动设计:以“自然小卫士”为核心理念
-
活动目标
-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 通过亲子互动,增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联结。
- 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活动形式
- 自然观察与记录:发放“自然观察手册”,引导幼儿和家长记录看到的动植物、天气变化等。例如,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自然笔记”活动就深受孩子喜爱。
- 环保任务打卡:设置“捡拾垃圾”“种植小树苗”“节约用水”等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 自然艺术创作:利用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头、树枝)进行手工创作,培养幼儿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
活动流程
- 导入环节:通过绘本《小树的故事》或环保动画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 探索环节: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自然观察和互动游戏。
- 实践环节:开展环保任务,如垃圾分类、制作环保标语等。
- 分享环节:邀请幼儿和家长分享活动感受,展示自然艺术作品。
三、整合策略:多方协作,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 与保护区建立合作关系
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沟通,争取活动场地、设备和人员的支持。例如,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曾与当地幼儿园合作,开展“森林探秘”活动。 - 借助社区力量
邀请社区环保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策划与实施,扩大活动影响力。 - 利用多媒体平台
通过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平台宣传活动的意义和成果,鼓励更多家庭参与。
四、案例分享:成功实践的经验借鉴
以浙江安吉竹海自然保护区的“竹海小卫士”活动为例:
- 活动以“竹文化”为主题,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制作竹制工艺品,并学习竹子的环保用途。
- 活动结束后,幼儿纷纷表示“要保护竹子,不让它们被砍掉”,家长也反馈“活动让孩子更懂得珍惜自然”。
五、总结与展望
整合本地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展“自然小卫士”亲子环保活动,是学前教育与自然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和多方协作,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与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教育环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