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之间
“绕”有兴致
编出童趣
织出创意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一起来看看大二班的小朋友
怎样玩转编织的吧!
关注幼儿兴趣
从幼儿的问题出发
生成活动
追随幼儿的学习过程
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得到发展
—— 这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事 ……
编织的故事,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开始……
每一次织布坊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意犹未尽,一起讨论着活动中遇到问题……
我的毛线圈总是会缠绕在一起,怎么办呢?
我想编一个彩色的,要怎么换一种颜色的线呢?
我每次做完后都不会打结,怎么办呢?
这个帽子怎么收边呢?
茸茸老师的话
孩子们编织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当下部室活动的时间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编织的欲望和体验,怎么样能够让让孩子的兴趣促进经验的深化、问题在体验中得到解决……我们组织孩子一起讨论,并在孩子的建议下,在教室里打造了一个迷你织造坊,让编织体验随时可以实现。
在多次不断的尝试、体验中,孩子们越发专注、沉迷,正如孩子们说的,“根本停不下来!”果然创作会让人着迷,那种从无到有的惊喜和成就感让人沉浸其中!
1
手链——编织故事里的合作与友谊
洋洋老师的分享
孩子们每天变换着各种不用的编织技法,兴致勃勃地编织着自己期待的作品。这天,只见晓玉拿着几根彩色的毛线和一个圆形编织器走来走去,热心的艺涵看到后询问她:“你是不是想编手链呀?”晓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嗯嗯,可是我忘记怎么编了。”“没关系,我来教你吧!”艺涵拉着晓玉说,接着,她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教一个学,认真又安静地钻研着手链的编织……
毛线间的缠绕与交织让孩子们在交流与分享中不仅收获了关于编织的知识,还收获了同伴间交往互助的珍贵友谊。看到孩子拿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展示时,所散发出来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感受到了编织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亲密,孩子们也更加地乐于合作与分享。
2
纸杯花篮——编织故事里的数学
惠惠老师的分享
纸杯花篮是最近小朋友最喜欢的编织品。
“咦,我的纸杯花篮怎么和你们的不一样呢?”睿睿激动地说。原来睿睿的花篮有部分纸杯是露在外面的,怎么也遮不住,这可把睿睿急坏了。小朋友们赶忙围起来给睿睿想办法,有的把两个不同的纸杯花篮放在一起观察比较;有的拆了又缠、缠了又拆;有的一遍遍摆弄着毛线和纸杯。忽然,欣欣开心地喊到,我知道了,睿睿的纸杯剪的不对,他的是8条,我的是9条。其他小朋友也纷纷的数起了自己剪的纸杯,原来奥秘在这里呀!只有剪成单数,纸杯花篮才能编成功,大家开心极了!这下,小朋友们每次剪纸杯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的,生怕剪成双数了。
3
毯子——编织故事里的坚持与专注
茸茸老师的分享
诺大的编织器终于被“有心”的涵涵重新启动,不过尝试后发现想要编个大毯子,可没那么简单。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日复一日,涵涵好像“着魔了”似的,每到区域时间或餐后游戏时间,她都会寻找一个宽敞的空间自己默默地编织属于她的大毯子。直到今天,这个大大的毯子仍未完成,但涵涵依旧“忠于”那张大毯子,好像一点一点地编织着心中的“捕梦网”,涵涵目光中的坚定,脸上洋溢着的成就感、幸福感,我想这便是编织最有魅力的地方。
沉浸在编织的世界里
4
创造——编织故事里的艺术与审美
在编织活动中,我们惊讶于孩子们的表现,也感动着他们的成长。孩子们最开始学习各种编织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多种材料的尝试,从简单的手链到复杂的毯子,从单一的色彩到多色的搭配,从一个方向到多个方向,从平面到立体,她们在不断的操作中探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进而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编织规律,感受编织独有的艺术美感。
滑动查看更多
艺术与审美
追随孩子的脚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和孩子一起见证编织课程的从无到有,落地生花。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尝试、探索、试错,思维越来越活跃,动作越来越协调,一件件作品的呈现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被看见,幼儿在活动中呈现的精神、品质也让我们为之欣喜。从关注幼儿的视角出发,做孩子背后有智慧的助推者,这何尝不是一件快乐又幸福的事情。
编织小铺要开业啦
快来选购吧
未完待续……
撰稿
校核
审核
大二班
黄振双
李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