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考,愿意为孩子改变的父母会不断地汲取书中的营养来提升自己,用专业的视角来解读孩子,了解孩子,走近孩子。让我们跟随陆港二幼线上父母智慧课堂一起来学习,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读此书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有感
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源于我们和孩子在需求上的矛盾。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家长总是让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例如“洗手去、小声点、快收拾玩具、刷牙了吗、快睡觉”,同时总是不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例如“别咬手指头、别踢桌子、别乱放玩具、别在床上跳”等等。
孩子的态度变成我就要干我就要这样做,而我们的态度就变成按我说的做,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我们希望孩子配合时常用的几种方法,把自己想象成孩子,感受一下。
1.责备和问罪
“你的脏手印又弄墙上了,怎么记不住?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乱放,你从来就不听。”(孩子的感受:墙比我重要,你说我从来都不听,那我就不听了。)
2.威胁
“我数三下,再不快点我就走了,不要你了。”(孩子的感受:好害怕,妈妈不要我了。)
3.命令
“快点吃饭,怎么还没有收拾玩具,现在就去。”(孩子的感受:我好烦呀、我不想动、妈妈好凶、我好害怕。)
4.比较
“你看隔壁的哥哥多懂礼貌,隔壁的姐姐衣服多干净,你再看看你。”(孩子的感受:妈妈不爱我,爱隔壁的哥哥姐姐,我好讨厌隔壁的哥哥姐姐。)
从上述的话语中,可以想象孩子每天是什么样的心情?与其和孩子针锋相对,不如我们改变下自己的说话方式,用以下四个小技巧与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当有人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如果只是向你描述问题,你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大人在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告诉了孩子该怎么做。(例如:玩具满地都是,衣服上都是饭粒。)
2.提示。
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得多,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他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例如: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是用来画的,我需要人收拾玩具。)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她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例如:包子、书包没有拿)
4.说出你的感受。
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例如:我在说话时,被人打断会很不高兴,玩具到处都是我没法走路了,很不舒服。)
陪伴孩子共成长,就意味着家长要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我们跟随陆港二幼的线上“父母智慧课堂”一起学习,努力成为“智慧型父母”,培养更有智慧的孩子!
-END-
编辑 | 冉玉娟
校核 | 吴 迪
审核 | 李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