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幼儿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将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对象。”幼儿园的树屋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户外游戏场地之一,他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游戏。树屋蕴含着丰富的成长经验和教育价值,它的可塑性大、运用广泛,是生活中的帮手,是快乐的玩伴。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在玩树屋游戏的时候突发奇想,想挑战不一样的路。于是,一场有意思的树屋攀爬挑战开始了。
第一次攀爬树屋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君君小朋友在树屋下走来走去,一会看看树屋,一会看看老师。过了一会,君君跑过来问老师,玩树屋每次都是这边上那边下,没有挑战,我想从这个带横杆的杆子翻过去,行吗?
老师:当然可以啦,但是需要老师们的保护哦!
在两位老师的保护下,君君从地上的一个横杠直梯徒手往树屋上面爬,爬上去之后大声跟好朋友分享着自己成功的喜悦。
晋远说:我也要试试。
君君的新玩法,很快引发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和模仿。他们先爬上横杠直梯向上爬,然后抓住连接树屋的一根横梁,脚踩在上面的杆子顶端向上翻越,在老师的保护下成功翻越过去。有一部分孩子爬上去了,但是被困在了栏杆外面,始终不敢翻进去。
户外游戏之后,小朋友们进行了表征,在游戏分享环节,他们分享了爬树屋的过程。老师问道:怎样才能成功爬上树屋呢?小朋友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溪溪说:他们的手臂要有很大的力气。
遥遥说:要勇敢。
汭汭说: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啊!
然然:对呀对呀,我们可以借助梯子。
梓钰:我觉得轮胎也可以。
他们想到可以借助工具爬上树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借助工具进行树屋攀爬
第二次游戏前,通过他们的讨论,决定分组进行游戏,并做了相应的游戏计划。
汭汭:我们是攀爬组的,我们负责把垫子放下面进行保护。
遥遥:我们是轮胎组,我们打算做一个轮胎山,这样就能踩着轮胎山向上爬了。
他们自由组合开始了第二次的尝试。
游戏开始啦,垫子组先是从玩具库搬来了垫子垫在地上作为保护。刚开始,小朋友们选择了小垫子拼起来铺在下面,尝试了一次游戏后,他们觉得小垫子太薄了,不太安全。去玩具库找到了大垫子,可是大垫子太沉了,要怎么搬呢?要多几个帮手才行。于是,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把垫子从玩具库抬出来,放在攀爬梯下。
轮胎组也滚来许多轮胎,完成了胎山的初步设计。
轮胎山搭好了,可是轮胎山和树屋连接不上,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开始去寻找能把轮胎山和树屋连接起来的材料。这时,遥遥发现旁边有一个滚筒,兴奋地说:“咱们可以用滚筒试一试呀!”说完,她和铭铭就一起把滚筒搬到了轮胎山和树屋的中间,遥遥说:“我先来试试!” 试了一次,她开心地说:“正合适!你们也快来试试吧!”小朋友们一个一个地尝试了起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教师对游戏的预设或是期许,就贸然介入到游戏中来。游戏中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思维共创时,我结合幼儿提出的讨论点与需求,将游戏视频和照片播放给小朋友看。就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小朋友总结出哪些工具可以成功帮助他们爬上树屋,哪些工具运用失败,并找到失败的原因。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在后续的游戏中,小朋友在每次游戏后的回顾反思环节,都能对树屋攀爬挑战中遇到的小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讨论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溪溪说:老师一直帮助我们翻越太累了,怎么办?
洋洋说:上面小朋友在翻越垫子时,总有人走来走去,怎么办?
然然说:轮胎山总是往下滑,怎么办?
在每一次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一次次大胆尝试,经过两周的树屋攀爬游戏,大部分幼儿都能够完成树屋攀爬的初级挑战。
更快的速度完成树屋攀爬
在一次树屋攀爬游戏中,梓钰说:老师,我现在树屋翻越可快了!
教师:有多快呢?
梓钰:您用手机帮我计时就知道了。
于是,老师利用手机的计时功能开始记录梓钰每一次攀爬的时间。
活动结束后,梓钰将自己的挑战记录分享给了小朋友,教师结合她的分享将这一组记录爬树屋用时的照片播放给小朋友,
梓钰:老师,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通过小朋友的提问,教师结合幼儿的现有水平,与小朋友们共同研究如何看这些数字,以及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小朋友们很快就学会了认计时器的时间,并且发现了藏在这些数字当中的规律。
彤彤:老师,我发现数字越来越小了。
小宇:肯定是越来越快了,数字越小时间越短。
不仅梓钰在他的游戏中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挑战自我,在回顾分享过程中,其他幼儿也根据实际问题快速学会了认识计时器,带动了更多小朋友挑战自己,挑战他人。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
树屋攀爬挑战赛
在游戏后期,树屋攀爬游戏对于小朋友们的挑战性降低,这时君君和溪溪小朋友发起了“树屋攀爬挑战赛“活动。
君君:我们比赛吧,看看谁更快。
溪溪:可是咱们俩这个难度不一样,不公平呀!
通过两人的讨论,他们决定在同等难度的关卡下进行挑战,比一比谁最快,这个比赛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前来观看,给他们加油。
作为活动的发起者,他们先是评估了不同关卡的不同难度,为每个关卡设置了得分。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美工区制作了一张树屋攀爬赛的海报,吸引了不少伙伴前来报名。
在攀爬树屋挑战后,小朋友们开始不满足于在树屋攀爬。那么树屋还可以怎么玩呢?他们开始进行激烈的讨论。
泽泽说:可以进行闯关游戏。
岩岩说:可以在树屋搭上板子,让球从板子上滑下去!
泽泽说:好呀!我们一起试试吧!
小朋友们说动就动,户外游戏的时候开始拿板子,搭在树屋上,让球从树屋滑下来。
岩岩:太好玩啦!球滑下去啦!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桐桐:咱们可以在底下搭一个宝塔,球滑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宝塔砸倒!
可是拿什么当做宝塔呢!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能够作为宝塔的材料,最后他们选取了纸杯。在地上搭一个纸杯塔,用小球滑下来。试了几次后,博博说:咱们可以比赛呀!于是两个小朋友一人一个赛道进行比赛,后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到挑战游戏中。
至此,小朋友经历了完整的“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尝试行动—调整解决办法—再次尝试直至成功”的学习过程。经过多种尝试和调整,终于找到了快速并且成功爬上树屋的方法,还满心欢喜地挑战了一些花样玩法。
树屋挑战游戏就此告一段落,但小朋友对树屋的探索并未停止….
活动的思考
(一)回顾游戏,剖析问题
幼儿在游戏后,教师及时帮助幼儿回顾游戏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在这次游戏中“我做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通过剖析问题、找出不足,达到由浅层次学习进入深层次学习的目的。
(二)延伸室内,内外联动
树屋攀爬游戏从前期的准备到室内外的互动,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活动中,幼儿需要低结构的材料,教师可以发动家长搜集材料,以家园互动的方式支持活动;幼儿需要个性化的材料,如标志、警示牌等,教师应该给予工具和场地的支持,让区域间、室内外有效联动,助力幼儿顺利完成建构活动。
(三)多问引思,动手动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纵观本次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适时、恰当的提问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幼儿合作出现问题、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缺少丰富材料时,教师通过适时提问,把幼儿拉回到探索的轨道上来。幼儿开动脑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其知识经验会由浅入深地发展。
在这个游戏故事中,我们真实地看到幼儿是在经历中学习,获得感知积累经验,不断在游戏中充分感受、观察、发现,体验着挑战性游戏带来的刺激、成就感和喜悦。
撰稿 |郭亦轩
编辑 | 赵越
审核 | 夏淑芳 唐媛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延庆区第四幼儿园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