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如何开展“问题导向型教研”解决教学困惑?
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传统的“教研”往往以内容为中心,教师被动接受信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问题导向型教研”(Problem-Based Research,PBR)则是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集体研讨、反思和实践,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惑,还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下是开展“问题导向型教研”的详细步骤和方法:
一、什么是“问题导向型教研”?
“问题导向型教研”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反思和实践提升教学能力。它不同于传统教研的“灌输式”模式,而是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核心,注重实效性和参与性。
特点:
- 问题驱动:以教师的实际教学困惑为出发点。
- 实践导向:强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理论。
- 团队协作:通过集体研讨,激发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开展“问题导向型教研”的步骤
1. 问题收集与聚焦
- 收集问题:通过教师访谈、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方式,收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例如:“如何提升幼儿的专注力?”“如何设计更有趣的区角活动?”
- 聚焦问题:筛选出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案例:某幼儿园发现教师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困惑,于是将这一问题作为教研主题。
2. 组建教研团队
- 跨学科合作: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 专家支持:邀请幼教专家或资深教师指导,提供专业建议。
Tips:可以设立“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
3. 问题分析与研讨
- 小组讨论:将教师分成小组,围绕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 工具支持:使用“思维导图”“问题树”等工具,帮助教师理清思路。
案例:在“如何提升幼儿专注力”的研讨中,教师们从“环境创设”“活动设计”“家园共育”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4. 实践与反思
- 制定方案:根据研讨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改进方案。
- 实践检验:教师将方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观察效果。
- 反思调整:通过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方案。
案例:某幼儿园在“提升幼儿专注力”的实践中,尝试了“游戏化教学”和“分段式活动”,发现效果显著。
5. 成果分享与推广
- 成果展示:通过教研报告、教学案例等形式,展示教研成果。
- 推广经验: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班级或幼儿园。
Tips: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展示幼儿的进步,增强家园合作。
三、支持“问题导向型教研”的策略
1. 营造开放的教研氛围
- 鼓励教师大胆提出问题和想法,避免“权威式”的教研模式。
- 园所领导应积极参与,给予教师支持和认可。
2. 提供专业支持
-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指导,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 提供相关书籍、论文、案例等资源,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3. 运用信息化工具
- 使用在线教研平台,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开展研讨。
- 通过视频录制、数据分析等方式,更直观地观察教学效果。
4. 建立激励机制
- 对积极参与教研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 将教研成果纳入教师的考核和晋升体系。
四、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1:如何设计更有趣的区角活动?
- 问题:教师发现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逐渐下降。
- 教研过程:教师们通过研讨,发现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于是,他们尝试引入“主题式区角”(如“海洋探险”“太空之旅”),并增加了互动性和挑战性。
- 结果:幼儿的兴趣显著提升,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案例2:如何应对幼儿的情绪问题?
- 问题: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在入园时情绪不稳定,哭闹不止。
- 教研过程:教师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幼儿的情绪问题与环境适应能力有关。于是,他们设计了“渐进式入园计划”,并加强家园沟通。
- 结果:幼儿的情绪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
五、结语
“问题导向型教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的教研模式。它不仅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在开展这种教研时,应注重问题的聚焦、团队的协作、实践的检验和成果的推广,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正如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所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问题导向型教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