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立法:重塑幼儿园时间生态,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不断深化,学前教育立法也呼之欲出。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时间安排将迎来新的规范与要求,这不仅是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保障,更是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考验与提升。
一、学前教育立法对幼儿园课程时间安排的新要求
- 明确游戏为基本活动,保障游戏时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其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学前教育立法将明确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保障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具体时长或将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细化。
- 强调生活活动的重要性,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进餐、盥洗、午睡等环节。立法将强调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要求幼儿园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注重生活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避免过度包办代替。
- 规范集体教学活动,避免小学化倾向:为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立法将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规范,严格控制每周的集体教学时长,并鼓励教师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幼儿的体验和参与。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户外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视力保护、情绪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法将要求幼儿园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并鼓励教师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教师应对新要求的策略
面对学前教育立法带来的新要求,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应对,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深刻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等教育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
- 提升游戏组织与指导能力,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幼儿教师要深入学习游戏理论,掌握不同类型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并在游戏中观察、支持、引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 加强生活活动的教育意识,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幼儿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将教育自然地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 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游戏化、生活化的集体教学活动:幼儿教师要积极探索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游戏、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三、结语
学前教育立法对幼儿园课程时间安排的新要求,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不断学习、反思、实践,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幼儿创造更加健康、快乐、充满意义的童年生活,为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