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墙的创设
1.活动室墙面
(1)主题墙“我上幼儿园啦”:分为“自己吃饭”、“自己睡觉”、“快乐游戏”三大版块,通过对幼儿活动的照片进行分类整理,粘贴在相应的版块中,记录幼儿在园的成长点滴。
“自己吃饭”:用照片记录幼儿在园独立吃饭的瞬间,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自己睡觉”:用照片记录幼儿在园午睡的情况,鼓励幼儿养成午睡的习惯。
“快乐游戏”:用照片记录幼儿游戏活动的精彩瞬间,鼓励幼儿与同伴快乐交往。
(2)“我是好宝宝”: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奖励贴纸,比比谁最棒,帮助适应幼儿园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班级常规。
2. 走廊墙面
家园联系栏:分为“育儿宝典”、“保育保”、“教育教学”三个版块,每月更换一次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促进家园协同教育。
二、活动区的变化
1.语言区
制定区域规则,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简单易懂,能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秩序感与规则意识。
语言区:分为阅读区和听赏区,利用栏杆张贴幼儿中秋节在家的活动照片,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中秋节的快乐。
阅读区:在图书柜与图书上做了相应颜色的标签,鼓励幼儿根据标签的颜色把图书送回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听赏区:提供短小的儿歌、幼儿故事供幼儿欣赏,鼓励幼儿乐于倾听和表达。
“快乐的中秋节”:收集幼儿中秋节的照片,鼓励幼儿根据照片讲述,与同伴分享快乐的中秋节。
“图书结构”:通过图示,帮助小班幼儿了解书的基本结构,如封面、扉页、页码、封底,为正确阅读打下基础。
“爱护图书”:通过照片展示和文字说明,使幼儿知道爱护图书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脚印:通过小脚印,暗示区域人数。
2. 科学区
创设认知学习和观察探索两个版块。
粘贴《资源包》中幼儿活动后的的操作卡,巩固对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在柜面及操作材料的篮子上粘贴相对应的照片,能有效帮助幼儿进行分类整理。
墙面上张贴幼儿在科学区操作时的照片,记录下精彩瞬间,供幼儿共同学习。
玩一玩:利用墙面设置可操作的游戏材料。“帮动物找影子”,通过观察,幼儿尝试根据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了解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感知动物的形态。
“给小动物喂饼干”:通过墙面动物头饰及对应形状的食物,幼儿进行形状配对,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知。
通过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感知,瞧,我们都能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呢!
自然角:将自然角设置在阳光较多、空气流动性较好的走廊,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投放植物及工具,便于幼儿照顾和观察植物,激发幼儿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感受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自主给植物浇水,可以培养耐心和爱心,体验劳动的喜悦。瞧,我们给植物宝宝浇水多快乐!
3.美工区
分为手工区和玩色区,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可根据自主需求,选择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
手工区提供资源包中多种材料,如扭扭棒、卡纸等,同时添置儿童剪刀、固体胶等操作工具,柜子里放置了彩泥及各种彩笔,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创作,满足幼儿自主表现的需求。
根据小班幼儿绘画目标,在透明桌垫下放置画有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的图片,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感受各种线条的变化。
“我会玩色”:拍摄班级幼儿玩色步骤的照片,引导幼儿根据步骤图学习玩色的正确方法,便于幼儿模仿学习。
“我们的作品”:合理利用空间,在窗边栏杆设置幼儿作品袋,收集幼儿区域活动及亲子合作的作品,供大家学习与欣赏。
“未完成作品”:将幼儿区域活动时的未完成作品放在此处,便于幼儿在下次区域活动中继续完成。
“跟哥哥姐姐学画画”:结合区域主题,以涂鸦墙的形式展现,激发幼儿产生学习哥哥姐姐作画的愿望。
小班幼儿喜模仿,其绘画发展水平正处于“涂鸦期”,利用大带小,请哥哥姐姐做小老师,带领着弟弟妹妹一起绘画。
4.表演区
创设娃娃家、娃娃厨房两个角色扮演区,投放各种娃娃、小推车、小床、厨房模型、玩具餐具等材料,满足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扮演需求。
在柜面粘贴材料的照片,方便幼儿活动结束后把相对应的玩具送回家,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5.建构区
由桌面造型及大型建构两个版块组成。
在栏杆上粘贴幼儿区域活动的照片,记录幼儿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同时供幼儿相互学习。
张贴搭建方法图,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认识积木,了解积木的结构,学习积木拼搭方法。
6.生活区
在活动室地面上贴线,幼儿根据地线排椅子,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我会擦嘴巴”:拍摄班级幼儿正确使用餐巾擦嘴巴的照片,供幼儿模仿学习餐巾正确的使用方法。
“漱口”:拍摄班级幼儿饭后漱口的步骤图,供幼儿模仿学习,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今天喝了几杯水”:用一次性小杯子及小木棒做成喝水记录墙,幼儿每喝一杯水插一根小木棒,帮助幼儿养成勤喝水的好习惯,同时了解幼儿一天的喝水量。
7.运动区
张贴幼儿户外运动的游戏照片,记录孩子快乐运动的精彩瞬间。
三、吊饰的变化
各区域利用藤帘张贴幼儿区域活动的照片及文字进行记录,供大家观察学习。
延伸阅读:
本文内容转载自湖南省某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