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月,大班的孩子就将面临毕业,在这段时间家长会特别看重幼小衔接这件事情,老师们可能会接收到这样信息:
“幼儿园到大班了都还在玩游戏,不教知识,上小学坐不住、跟不上可怎么办!”
“同事、邻居家的孩子都上了幼小衔接的培训班,请问老师我们孩子也要上吗?”
……
一边是家长的焦虑,一边是“小学化”的危害,老师夹在中间,压力也会非常大,此时此刻正是需要一些方法,让幼小衔接这件事做起来更轻松、更有成效的时候,今天这篇文章,也将从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工作开展和家长沟通两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
图片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五幼儿园新城分园
01/
科学理解幼小衔接
关于幼小衔接,202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202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都有相应的要求,综合起来,其实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而是自然过渡,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进行全面准备和全程准备。
这个准备并不是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代替,而是要注重“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准备的有机融合:
? 身心准备: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
? 生活准备: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
? 社会准备:合作交往,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
? 学习准备: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幼小衔接从孩子入园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但不同年龄班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有所侧重地进行衔接,循序渐进:
? 小班:健康体魄,积极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 中班:语言发展、倾听与表达,前阅读与前书写能力,鼓励与同伴交往,与成人间的合作交往
? 大班:结合主题课程,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为入学准备的意愿,同时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如何激发孩子的入学向往?可参考以下活动:
? 集体教学活动:参观小学;
? 区域活动:小学生课堂,制作小学课程表,整理书包;
? 生活活动:小小值日生,制订班级责任书,课间十分钟;
? 环境创设:主题墙饰,我心目中的小学“小学调查图”“设计小学教室”;
? 家园共育:文具店购买文具,带孩子参观小学,制定活动时间表(对时间概念有更好的理解)
图片 | 乐山市井研县机关幼儿园
02/
家长关心的幼小衔接内容
老师可以这样做
老师们对于幼小衔接其实是有认知的,但有一些家长内心很慌张,他一定得做点什么才行,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便只好做一些比较显性的事情,比如写字、算术等,反正也是之后小学会学到的内容,仿佛我多教一点就“赢”了,也许短时间是很有效果的,但到了更高年级,家长才会发现适得其反。老师完全可以向家长示范幼小衔接的“正确打开方式”,同时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引导科学幼小衔接。
在幼儿园,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的幼小衔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老师可以:
? 在教室里投放各种书写工具,并提供多种书写材料,如记号笔、粉笔、白纸、印泥、登记册等,允许孩子自由操作
? 给孩子创造每天能写自己名字的机会,如签到表、任务单等
? 提供一些情境性的文字材料,如区角图文结合的标识、娃娃家食谱、价签、游戏纸币等
? 鼓励孩子为支持他们的游戏而书写,如在作品上写自己的名字或想表达的内容、游戏规则等
? 鼓励孩子制作自己的书,可以在艺术区准备各种制作书的材料(纸、书写材料、绘画工具、订书机、剪刀、细绳等),有的孩子还会自己制作封面,编排页码,并设法把它们装订起来
图片 | 杭州市西湖区文溪幼儿园
数学经验是蕴含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之中的,而非教授特定的知识点。
比如,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想要在春季运动会中自己搭建布置一个领奖台,于是老师便引导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建构数学关键经验:用观察去感知高矮,用对比感知宽窄,用不同的拼摆形式感知空间关系,通过解决冲突获得数、量、形的学习。整个游戏过程中数学经验的学习与运用是十分丰富的,孩子们愿意用数学的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体验乐趣,也为小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图片 | 北京语言大学幼儿园
再比如,老师创设的数学环境(喝水墙),孩子们在喝水的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的杯子住得高,在5楼。”“我今天喝了5杯水,你只喝了4杯,我比你多1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就能逐步理解序数等概念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不同用法,远比死记硬背几个算术来得更有价值。
图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第一幼儿园
家长比较担心的还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的问题。专注力分为两个方面:听觉专注和视觉专注。小游戏是支持孩子专注力发展非常好的一种方式,老师也可以教给家长:
? 听觉专注
? 听觉注意力游戏:看谁听的准
玩法:老师随即说出一串数字,当孩子听到数字5就拍一下手,听到数字2就摸鼻子
注意事项:老师可以通过调整语速和规则,逐步增加游戏难度,重视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 听觉理解力游戏:下雨
玩法:听口令,当老师说小雨时,拍拍肩膀;说中雨时,拍拍手;说大雨时,拍拍腿;说暴雨时,跺跺脚
注意事项:刚开始可以按照顺序,节奏缓慢一点提要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孩子们熟悉指令后,老师可以打乱顺序或加快节奏
? 听觉记忆力游戏:模仿秀
玩法:老师按一定的节奏打节拍,然后请孩子按节奏重复拍出来,如“咚-咚咚-咚咚咚”
注意事项:刚开始时,节奏可以放慢,按一定规律打节拍
? 视觉专注
? 游戏1:舒尔特方格
玩法:在5×5的小方格内里,数字1-25随机排列,需要按照顺序从1数到25,边读边指出数字在格子中的位置,同时计时,并参考下图的用时表。
? 游戏2:划消
玩法:在一张纸上随意写下几行数字/画出图形,让孩子从左到右圈出或划掉某一个数字/图形,如圈出里面所有的数字2/三角形。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大的改变就在于从一种游戏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了另一种在课堂里的,以倾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听课质量也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要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老师可以:
? 与孩子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陈述或提问的方式吸引注意,或主动邀请孩子加入谈话
? 鼓励孩子对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并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比如区角游戏结束后询问孩子“你今天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 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有意识使用假设、条件等复杂结构的句子与孩子沟通
? 借助孩子游戏前做计划和回顾环节,让他们倾听别的小朋友的想法
03/
正确与家长沟通幼小衔接
除了对家长关心的内容展开具体行动之外,我们还应意识到很多家长不仅是焦虑的,还对幼小衔接存在理解误区:
误区一:只做看得见的知识的准备,忽视看不见的情感、态度、社会性、学习品质上的准备
误区二:入学准备就是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拼音、算术、识字)
但要真正做好幼小衔接这件事,离不开家园合作,我们必须站在家长的角度,有技巧地和家长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上小学的能力不仅提前得到了良好的准备,而且还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图片 | 磐安县龙山幼儿园
老师们可以参考话术模板:重点事实的具体描述+能力体现+教师支持家庭支持建议(做了……体现了……我做了……您可以做……),即陈述事实,陈述变化,背后的能力及发展,教师的教育策略,给家长的教育建议,以“吃饭”为例: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幼小衔接能力还可能体现在饭后整理、书包整理、入园签到、记录天气等方面,老师们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沟通。
很多家长担心幼儿园“只玩不学”,是因为并不清楚游戏背后带给孩子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老师可以借助孩子游戏的照片或视频进行解读,帮助家长充分了解游戏的价值。比如孩子们玩了关于“结婚”的游戏,我们可以这样与家长沟通:
图片 | 邻水县兴仁镇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孩子们幼小衔接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相比小学,这种教育更为隐形,但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甚至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老师们在幼小衔接这件事上,除了明确自己应当做些什么,还要积极主动地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让孩子终身受益!
更多专业的分析解读、支持策略就在《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 》ⅠⅡ两本书籍中!
▲点击“图片”下滑可以进入店铺了解所有书籍详情,点击“购买”可以直接购买书籍
创作 | 小白
编辑 | 小白
审核 | 李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