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看了朱家雄老师发表在《幼儿教育》上的《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一文章心中很有感触,下面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我每天要提一个问题,每星期要写一篇反思文章,每个月要做一个案例;我天天写,利用中午写,利用晚上写;忙,忙,还是忙!可我在忙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点评:

1.幼儿教师应该形成反思的习惯,但反思不一定非要写出来。

2.将反思写出来有利于将自己的灵感、思考系统化。

3.反思应该是一种专业自觉,不是反思给别人看。

4.反思,应该有效,不应该被形式主义化,要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保育工作,教育工作,家长工作效率的提高。

5.如果反思,不是应付式的,是发自内心的需要,那么,反思就不是一种负担,就是一种专业进步,是一种成功的快乐。

教师做了太多他们不该做的事,难怪许多教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一线教师真的很累!”“当一线教师实在太苦了!”难怪一些教师会无奈地说:“工作,只能一次一次地偷工减料。”“心里有着对孩子的爱,但又实在没法热爱幼教现在的状况,有心无力啊!”

点评:

1.让幼儿教师回归本职工作:将孩子们带好。

2.让幼儿教师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3.别让那些无效的无必要的工作消耗幼儿教师的精力、意志。

4.一切与带好孩子无关的工作都应该停掉,让老师们专注于工作,高效地工作。

幼儿教师不是课程专家,但是,每一位都被要求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作教具和课件;被要求去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

点评:

1.幼儿教师课程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创造所谓的特色课程,园本课程,而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2.值得园长老师们记住:特色课程,园本课程不等于高质量的课程;共性课程,不等于就是低质量的课程。

3.只要能更加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的课程,就是好的课程——不在乎它是否有特色,也不在乎它是否有民族特色,更不在乎它是否属于“园本”“班本”。

4.我强烈建议:只要能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不管它是共性课程,还是个性化课程;也不管它是独创的,原创的,还是“拿来就用的”,它就是好课程。

5.面对课程,我们的策略是,先利用,再开发,最后才是创造——不要盲目地去创造所谓的课程。

6.课程是手段,不是目的。面对课程,不宜提“以改革为动力”,因为具有新意的课程,不一定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更不一定就能更加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7.自制教玩具不是高质量幼儿园运行所必须的。许多省市评估幼儿园都有对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对于教玩具,只要能买的又不贵的,就没有必要要求老师们去制作,并且教师们制作的教玩具从安全性、教育性、安全性、耐用性、整体经济性来看,都远远不如买的好,毕竟,教玩具制作也是很专业的一项事情。

幼儿教师不是学者,但是,他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

点评:

1.幼儿园教师主要职责确实就是带好孩子,科研并不是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

2.能成为学者的幼儿园教师仅仅是其中的万分之一,学者角色只能成为三分之一幼儿教师的理想,而对其他幼儿教师来说则只能是梦想,是幻想。

3.科研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诸多路径之一,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是有效的。不进行科研,幼儿教师仍然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反思,利用专业文献资料的学习等路径,成就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4.幼儿教师成长有效路径依次是专业反思、专业阅读、专业观摩……。

5.科研只有研究本园教师存在的工作问题,这样的科研才是必须的,才是有益的。

6.凡是别人已经有成果出来了,去吸收消化就可以,没有必要非要进行所谓的科研。

7.幼儿教师如果能将同行们、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5%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专业行动,那么,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就绰绰有余了。

8.以所谓的科研来评价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是有失公允的。衡量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重点在于其保育、教育、家长工作的效果效率,而不是你做了什么级别的课题研究。以“科研”来衡量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会误导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会让幼儿教师从“带好幼儿”的核心工作中分心,必将导致保育、教育、家长工作质量的提高。

9.对幼儿教师而言,重要的不是去发现新幼儿教育原理,也不是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而是去理解、尊重、利用业已证明的幼儿教育规律和原理。

幼儿教师还被要求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这些连许多学者和专家尚没有完全弄清楚怎么做的事,而今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去做,结果成了添加在教师身上的又一负担。

点评: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基础,了解幼儿又是设计和实施高质量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础。

2.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不是为了写作,而是为了了解幼儿,设计、调整相应的保教活动措施,是为了提高保教工作的效果、效率。

通过观察幼儿所在的发展阶段或顺序,我们可以了解其当前的发展水平。以此为据,我们就能更好地为幼儿设计和提供相应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观察过程,不仅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强项,而且需要明确对幼儿提供帮助和干预的领域。

幼儿教师的观察,关注的不是平时人们关注的“这个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干预措施去帮助孩子?”而是寻求回答这样的问题“这个孩子哪些方面没有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孩子已有的强项,引导孩子持续地健康发展。”

观察,教师就可以判断每个幼儿发展的强项和需要的领域。这样就可为幼儿个体和群体规划出合适的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的观察,应有助于幼儿老师感受到幼儿的成长,并采用合适的活动和材料支持幼儿个体的发展。

3.观察并不是了解幼儿的唯一路径,也不是最重要的路径,除了观察,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学习研究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专业专著来获得,并且效率是相当的高。

4.确实许多许多培训者并不真正了解观察的真正初心,因此,他们在指导幼儿园老师观察幼儿时,只能误导老师们。

有位资深幼儿园园长在一个非正式场合下认真地对我说:“当今所存在的问题,都是专家惹的祸!” “专家太多,观点太多,变化太多,无所适从。”

点评:

1.现实里,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不同的专家,观点完全相悖,导致一线幼儿教师无所适从。其根本原因是幼儿园园长,老师们没有独立的专业判断力,过于迷信和盲从所谓的专家。

2.专家多,观点多——这可不是坏事,而应该是件好事,它可以打开我们的专业思路,让我们更有思想,避免我们实践中的盲从。如果所有的专家都是同样的口径,同样的主张,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3.幼儿教育专家,他们对幼儿教育提出不同的主张,仅仅是想引发大家对幼儿教育更多的思考,而不是要求大家按照他们的主张去做。

4.盲目听信专家的观点,说明我们专业理论水平还很低。

建议:

1.多多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多学习有创见的学者的幼儿教育论著,让我们变得更加深刻,更加有独特专业见解。

2.多学习有批判性幼儿教育主张的学者的论文、专著,如此,我们才能在面对不同幼儿教育主张时更具有自己的专业判断力,我们才不会盲目崇拜那些所谓的专家。

如果对专家的话,“言必听,计必从”,“有风便是雨”,盲目跟风,必定会自找麻烦,无所适从,最终丧失自我。

点评:

1.对专家的话,“言必听,计必从”——说明我们幼儿教师没有自己坚定的教育理念,没有基本的专业理论基础。

2.“有风便是雨”,盲目跟风——说明,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判断力。

3.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从未有过“自我”,对于这些园长老师而言,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基础,他们没有正确的独到的专业判断力,因此,他们从未形成过自我。

4.专家的话权当参考意见,而不是圣旨。因专家的意见,只是个人意见,一家之见,还不一定是真理。面对专家批评和盲目指导时,我期待幼儿园老师们大胆地对专家说:“有本事,你来实践试试?!”当然,许多所谓的专家,他们也只是想发表发表意见而已,可他们从未想过到实践试试。发表意见是专家的事,实践中试试是我们一线老师的事!!

现实中,别把专家太当回事,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看法也仅仅是一孔之见罢了,他们也仅仅想让你们听到他们的声音罢了,仅此而已。

专家言说的目的,也不是想让老师们言听计从,而是让老师们多点看问题的角度,多点思考而已。 


 

幼儿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