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立德树人过程中,如何引导幼儿尊重劳动成果,培养珍惜意识?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立德树人过程中,如何引导幼儿尊重劳动成果,培养珍惜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立德树人是核心目标之一,而尊重劳动成果、培养珍惜意识是其中重要的品德教育内容。幼儿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以下从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家园共育三个方面,结合专家观点和实际案例,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理论基础:从认知到情感的渗透

  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指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要让幼儿理解“劳动成果”的概念,需要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例如:食物是如何从农田到餐桌的,玩具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通过直观的体验,帮助幼儿建立劳动与成果之间的联系
  2. 情感教育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季湄教授强调,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基础。要让幼儿珍惜劳动成果,首先要激发他们对劳动的情感共鸣。例如,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从而产生尊重和珍惜的情感。

二、实践策略:从体验到内化

  1. 创设“劳动体验”情境
    例如,在幼儿园开展“小小农夫”活动,让幼儿亲手种植蔬菜,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通过亲身体验,幼儿能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
  2. 利用故事和绘本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过:“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可以选择一些与劳动相关的绘本,如《小蚂蚁搬西瓜》《爷爷的果园》等,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成果的来之不易。
  3.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例如,在节日或特殊日子,组织幼儿为家长、老师或社区工作者制作小礼物,表达对他们的感谢。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学会感恩,还能体会到劳动成果的珍贵。
  4. 环境创设与榜样示范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可以融入劳动主题,例如展示劳动者的照片、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同时,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珍惜物品、尊重他人劳动,为幼儿树立榜样。

三、家园共育:从园所到家庭的延伸

  1. 家长参与劳动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家务劳动,例如整理房间、洗碗等,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
  2. 家园沟通与反馈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分享园所的相关活动和经验。同时,鼓励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3. 利用社区资源
    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的工厂、农场或手工作坊,让他们亲眼看到劳动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珍惜。

四、案例分享: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

在某幼儿园的一次“珍惜粮食”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附近的农田,并邀请农民伯伯讲解粮食的种植过程。活动结束后,幼儿在午餐时主动将碗里的饭菜吃完,并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不能浪费。”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珍惜粮食,还培养了感恩和尊重的品质。


总结

引导幼儿尊重劳动成果、培养珍惜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有效的家园共育,我们可以在幼儿心中播下珍惜与感恩的种子,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品德基础。

参考文献:

  • 李季湄. 《情感教育与幼儿品德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焱. 《幼儿家庭教育与品德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曹文轩. 《故事与儿童心理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立德树人过程中,如何引导幼儿尊重劳动成果,培养珍惜意识?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