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研究“化学催化机制”听起来可能有些高深,但通过简单、有趣且安全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初步理解这一概念。以下是一个适合幼儿的“催化机制”研究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神奇的酵母气球”
实验目标:
- 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即一种能加速化学反应但自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材料:
- 小塑料瓶(如矿泉水瓶)
- 气球
- 干酵母粉
- 温水
- 白糖
- 小勺子
- 量杯
实验步骤:
-
准备阶段:
- 向孩子们介绍“催化剂”的概念,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酵母就像一个小帮手,能让面团变得蓬松”。
- 让孩子们观察干酵母粉,闻一闻它的味道,激发他们的兴趣。
-
实验操作:
- 在塑料瓶中加入约1/3的温水(水温不要太高,约35℃为宜)。
- 加入一勺白糖,轻轻摇晃瓶子,让糖溶解。
- 加入一勺干酵母粉,再次轻轻摇晃,使酵母均匀分布在水中。
- 迅速将气球套在瓶口上,确保密封。
- 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观察气球的变化。
-
观察与讨论:
- 让孩子们观察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变大?”
- 解释酵母在温水和糖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因此膨胀。
- 强调酵母在这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糖的分解反应。
-
延伸活动:
- 可以让孩子们尝试改变实验条件,比如用冷水或热水,或者不加糖,观察气球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作用。
- 结合绘本《小酵母的大冒险》,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加深对酵母和催化剂的理解。
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酵母是一种微生物,在温水和糖的环境中,它会进行发酵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酵母在这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糖的分解,但自身并没有被消耗。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催化剂”的神奇作用。
教育意义:
- 科学启蒙: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化学催化机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 动手实践:孩子们通过亲自操作,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问题解决: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专家观点:
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儿童的科学教育,应从生活中取材,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个实验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孩子们可以理解和参与的活动。
温馨提示:
- 实验过程中,教师需全程陪伴,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 实验结束后,可以引导孩子们用绘画或语言表达他们的观察和感受,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为他们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