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引导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是一项既重要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1. 故事化引导,激发兴趣
- 专家观点: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具体形象和故事来理解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传说和故事,如春节的“年兽”、端午节的“屈原”等,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 实践建议: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体验式学习,深化理解
- 专家观点: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做中学”,即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 实践建议:在春节时,可以组织幼儿包饺子、写春联;在端午节,可以带领幼儿包粽子、赛龙舟。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节日的习俗,还能在实践中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
3. 艺术表达,情感共鸣
- 专家观点:艺术教育专家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通过艺术活动,幼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 实践建议:在节日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创作,如制作春节的灯笼、端午的香包等。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装饰教室,还能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美丽和力量。
4. 家园共育,强化认同
- 专家观点: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家园共育”的理念,强调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协同作用。
- 实践建议: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节日活动,如春节的家庭联欢会、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通过家长的参与,幼儿可以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环境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暖和力量,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5. 多元文化对比,提升自豪感
- 专家观点: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认为,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可以增强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 实践建议:在节日活动中,可以适当引入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通过对比,让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
6. 持续教育,深化影响
- 专家观点: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认为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的整个生活过程。
- 实践建议: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不应仅限于节日当天,而应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持续向幼儿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使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