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作为一种活的课程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幼儿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他们熟悉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却不分葱和蒜,自然知识贫乏。因此自然角就渐渐成为孩子了解自然的窗口。
纵观各班的自然角创设,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自然角的内容单一,创设和管理以老师为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然角并不被大家重视,只是在观摩评比时,大家会搜集一些动植物和水果,分门别类地摆放。都是老师在张罗,虽然孩子也会参与也只是要带些物品充实其中。尤其是在管理中老师包办的现象严重,自然角像是班级里的一道风景和摆设,呈现的内容也是大同小异。
问题2:自然角无法发挥与孩子的交互作用
自然角刚创建时非常热闹,会吸引孩子驻足、观看,但惊叹一声或是热闹一番后就恢复平静,孩子只是停留在看新鲜的阶段,并没有让自然角的材料与这里的每一个变化牵动幼儿的神经,使得自然角与孩子时时发生互动发挥起应有的价值。自然角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怎样尽可能充分发动幼儿的作用,真正让自然角发挥出它的作用呢?
策略1:让孩子参与布置
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幼儿能自己想的,就让幼儿自己想。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在以外自然角常常是老师包办的布局,怕幼儿打翻、怕麻烦、怕布置不够美等。其实成人布置的自然角就是再美,幼儿感觉那不是自己的自然角,不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能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参与布置就能激发孩子关注。首先可以让布置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搜集相关的材料,一些种子、植物、动物,利用搜集的机会让孩子去了解,其次是让孩子把自己搜集来的物品想大家来介绍,利用时间每天请两个孩子来想大家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动物和植物。最后是将物品和孩子一起来探讨如何布置。有了孩子的参与自然角果然丰富起来,我们先通过一系列问题,如自然角可以种些什么、如何摆放才美观协调、如何陈列才有利于植物生长,让幼儿共同参与有关自然角布置的讨论。在大二班的自然角中废旧的泡沫经过涂色和加工成了假山,缠绕上制作的叶藤,下面是一盆喷绿色的盆栽感觉一下就活了;大一班的秋天中用蛋糕盒和稻穗组合成了小小的粮仓,丰收的喜悦一下就突现了。
另外我们老师还鼓励幼儿收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放入自然角;让幼儿自己选择要照顾的一样或几样动植物照顾,比比谁可以让它长的更好。当自然角是孩子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时候,自然就成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亮点。
策略2:参与管理
在孩子参与布置后对自然界就多了关注,管理自然角并不只是教师的事情,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管理从而让自然角与孩子发生长久的互动。
如小班的幼儿主要是观察和协助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增添食物等。
中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值日的方法,分工轮流照顾自然角的动植物,也可以集体共同清扫自然角。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大班的幼儿可以独立地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自己分工,建立值日交班制,头天值日的幼儿向第二天值日的幼儿交班时,应告知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集体清扫自然角时,应自己准备工具,结束时要收拾整理好工具,教师在幼儿劳动过程中只是起督导检查的作用。
幼儿通过亲自喂养、管理自然角中的动植物,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会更加关心、爱护自然角。太阳出来了,孩子把花盆抬到阳台,下雨天又把它搬回到植物角,每到假日,孩子们都争着把自然角中小白兔、小鸟、小乌龟带回家去精心照料,开学时再完好无损地送回。因为这是他们一天天管理、看护着长大的,他们经历了整个劳动过程,情感和生理上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可以促使幼儿产生再种植的动机。孩子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
策略3、更替交换让自然角“绿”起来,保持新鲜感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自然界的更替交换是不变的,教师作为一位引导者,可借此指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去感知动植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过程等,了解物与物、人与物的密切关系,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春游,并采集一些小花草,放在自然角里,让小朋友学习插花草的常识;秋天有小朋友捕捉了蝴蝶来幼儿园,于是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制作了标本。还借用散步拾来的各种石头,结合沙、小棍、盒盖制作微型的盆景,将采集来的野花小草装点,自然角处处有新意。
了解小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青蛙春天产卵;夏天变成小青蛙;秋天捉害虫;冬天冬眠等,掌握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及物种的不同生存方式,激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生物科学的愿望。
结合季节种植蔬菜和农作物,春天种黄豆、洋花萝卜,秋种蚕豆、麦和油菜,以及一年四季中可种植的蔬菜同样可以落户于此,芹菜、青菜、莴苣、菠菜、大蒜、洋葱等等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同时也使自然角时时有绿意盎然。
策略4:让孩子观察记录,让自然角“动”起来
1.观察记录为契机观察是外界客观事物进入幼儿主观意识的第一个入口。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内容。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角中的事物,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呢?
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持久的观察能力,我们老师为幼儿设计、准备了自然角观察记录本。有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提供材料并作观察记录,如:全组幼儿一起负责照料大蒜发芽,每天点心后吃的最快的孩子总是不忘取来自己组栽种的大蒜,一边观察一边用稚气的笔画记录下他们眼中的细小变化。
有的班级是为每个孩子提供记录本,利用晨间来园的时间先进行观察后记录,每天孩子们自由地记录下时间和我的发现。知道了一起种下的蚕豆为什么有的张长快,有的没长出来;谁的先长谁的后长;几天有芽,几天长叶。
运用绘画的形式,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甚至死亡情况都及时记录下来,对一些动、植物的习性也有了了解。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小朋友们不仅是在记录着自己的发现,主要的而是在记录中发现问题,归纳结果获取了知识和经验。
策略5.开展实验探索,让植物角活动深入起来
开展实验常探索随着自然角物品的日趋增多,植物越来越多,搞出的和靠近窗台的植物浇水成了问题,老师就和和孩子一起设计了一些神奇的浇水工具,双休日让小苗喝上水也成了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孩子们的共同讨论下,发明了神奇的浇水工具和浇水方法。如复合式多功能浇水工具,这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饮料瓶和绳子相连做成浇水工具,水会奇迹般地被引到了高高的架子上的各种容器中;悬挂式浇水法是把不同材料的麻绳、毛线绳、海绵、鞋带等系入瓶中,使植物喝上水这些神奇的浇水工具出自于孩子们的探索和创造,浇水成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和获益很多的活动。
策略6 通过教师提问引发探索兴趣
我们希望幼儿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向幼儿提问,通过有组织的提问,吸引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问可以引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观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幼儿组织和思考已知的东西,发现未知的奥秘,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还有助于幼儿充分使用材料等等。如在观察种子发芽时“哪一种先发芽呢?”他们长的芽一样吗?什么不一样呢?”“小蝌蚪的尾巴什么时候没有的?”不仅促使孩子去看,而且还会让幼儿围绕着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种子宝宝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得快呢?于是就有了在水里的、棉花里的、泥土里的、空气里的;有阳光的、黑暗的、一半有光一半是暗的不同的容器和环境;还有同一种容器,豆宝宝分别串在小棒上,第一颗在水里,第二颗一般在水一半在外,第三颗没水的。从而明白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合适的水。
策略7 通过幼儿提问引发探索兴趣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会产生许多疑问。所以我们的老师就鼓励幼儿来提问,有的班级还专门设立了问题记载本;如种子发芽长出的两片是叶子吗?第三片为什么和前两片不一样?金鱼缸里的水为什么会变成绿色?金鱼有心吗?幼儿的质疑正是学科学的起点,科学探索正是要依靠问题的不断推动,所以教师要发展幼儿提问的技能。首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多向幼儿抛砖引玉,多说几个“有不同意见吗?”多提几个“你发现什么了?”其次对幼儿的提问,应持科学和诚实的态度努力按幼儿的理解方式来解释。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园里开设自然角,就要让其成为孩子探索的热点,学习的视角。作为教师,要做好孩子的向导,创设立体多维的空间,运用多种教育策略,为他们的探索创造一片辽阔的天空,使孩子的智慧插上了翅膀去编织知识的梦想。
延伸阅读:三大策略,九个方法,搞定自然角观察记录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幼教知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