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棒!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手工课中,不仅能让课堂更有温度,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品德。我结合一些幼教专家(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季湄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的观点,以及一线园长的实践案例,给你一些具体的建议:
1. 主题选择:从“做手工”到“做有故事的手工”
- 案例: 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手工课。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制作家乡的建筑、美食和风景,同时讲述家乡的故事,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建议: 选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主题,例如“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我的家庭”、“我是小小志愿者”等。将手工制作与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结合,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品德的内涵。
2. 材料选择:从“单一材料”到“生活中的材料”
- 案例: 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幼儿园,开展“变废为宝”手工活动。孩子们利用废旧纸箱、塑料瓶等材料,制作成玩具、装饰品等,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环保的意义。
- 建议: 鼓励幼儿使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例如纸盒、瓶盖、纽扣、树叶等。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材料,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加工,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 活动设计:从“教师主导”到“幼儿主体”
- 案例: 广州市天河区某幼儿园,开展“我的生日蛋糕”手工活动。孩子们自主设计蛋糕造型、选择装饰材料,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 建议: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潜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设计作品、表达想法。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作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评价方式: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
- 案例: 杭州市西湖区某幼儿园,采用“成长档案袋”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手工创作过程。将幼儿的作品、创作过程的照片、教师的观察记录等收集起来,定期与家长分享,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 建议: 关注幼儿在手工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例如专注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作品展示、故事分享、同伴互评等,让幼儿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专家观点:
- 李季湄教授:“幼儿教育要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刘焱教授:“手工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
总结:
在手工课中融入立德树人元素,需要教师用心设计、精心组织,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手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快乐、发展创造力、养成良好品德,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