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中,利用教育资源开展自然种植活动,观察生命成长,是一种极富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亲近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责任感和科学探究精神。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方法和资源利用策略:
1. 选择合适的种植项目
- 推荐植物:选择易于种植且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如豆类(绿豆、黄豆)、向日葵、萝卜、生菜等。这类植物生长速度快,孩子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的生长变化。
- 专家观点: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强调,“孩子是通过感官来学习的”,而种植活动正是提供了一种多感官体验的机会。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土壤、观察种子发芽、闻花香等方式,全方位感知生命的奥秘。
2. 整合教育资源
- 线上资源:利用教育类APP或网站,如“宝宝巴士”“小伴龙”等,播放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动画或故事,帮助孩子理解种植的基本知识。
- 线下资源:准备适合孩子使用的种植工具(如小铲子、喷壶、花盆等),并利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或教室窗台,打造一个“迷你种植园”。
- 案例分析:北京某幼儿园在开展种植活动时,结合了绘本《小种子》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种植的同时,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效果显著。
3. 设计观察记录表
- 观察内容:包括种子发芽、叶子生长、开花结果等不同阶段的变化。可以为孩子设计简单的观察记录表,用图画或符号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 教育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孩子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而观察记录活动可以很好地发展他们的自然观察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
4. 融入主题活动
- 主题延伸:将种植活动与季节、节日等主题相结合。例如,春天种植花朵,秋天收获果实,圣诞节种植小松树等。
- 互动游戏:设计“我是小园丁”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体验责任感和成就感。
5. 家园共育
-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在家中也与孩子一起种植简单的植物,如蒜苗、香菜等,并在班级群里分享种植成果,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 案例分享:上海某幼儿园通过开展“家庭种植日记”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
- 分享会:在种植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们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收获。
- 教育反思: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还能培养耐心、细心和关爱生命的品质。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种植活动正是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典范。
7. 创意延伸
- 艺术创作:让孩子们用画笔画下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者用黏土制作植物的模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 科学实验: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如“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分的多少对植物的影响”等,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生动有趣的自然种植活动,帮助孩子在观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同时,这种活动也为幼儿园的教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