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立法后怎样让教学更有”底气”?——一位资深幼教专家的深度解析
大家好!我是李教授,从事学前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已有20余年。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在《学前教育法》正式实施后,我们的教学工作如何能更有”底气”?
一、学前教育立法:为教学”撑腰”的核心保障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正式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季湄教授所说:”这不仅是一部法律,更是对儿童发展权的国家承诺。”
立法带来的三大”底气”来源:
- 专业地位得到认可:明确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提升社会认可度
- 权益保障更加充分:规范办园标准、教师资质、课程设置等核心要素
- 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立法后,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有了法律保障,不再是谁都可以指手画脚的教育环节。”
二、五大策略让教学真正”挺直腰杆”
策略1:吃透法律精神,转化为教学指南(专业底气)
-
建立”法律-指南-园本”三级转化机制:
- 法律条文 → 地方实施细则 → 园本化实施方案
- 推荐工具:《学前教育法教师实操手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制)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能将法律精神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教师,其职业自信度提升47%。
策略2:构建”证据型”课程体系(质量底气)
案例:上海市徐汇区某示范园建立”课程审议制度”,每个主题活动都需提供:
- 儿童发展理论依据(如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本土文化适配分析
- 效果评估数据支撑
这使教师面对家长质疑时能从容应对:”这个活动设计是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策略3:打造专业对话能力(沟通底气)
- 与家长沟通:
“根据《学前教育法》第22条,我们这样安排游戏时间是为了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自主活动…” - 与管理者沟通:
“按照法律要求的师幼比,我们需要调整班级规模…”
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强调:”专业术语的恰当使用能让教师获得话语权。”
策略4:建立教学决策”四维校验”机制(决策底气)
每项教学决策需考量:
- 法律符合度
- 儿童发展适宜性
- 文化适应性
- 实操可行性
示例:选择绘本时不仅看”是否有趣”,更要考察:
策略5:善用法律赋予的”教学自主权”(创新底气)
杭州市西湖区某幼儿园教师在法律保障下:
- 开发”小巷课程”带幼儿探访社区
- 创设”问题博物馆”记录幼儿真问题
- 实施”个性化学习档案”替代传统评价
“法律不是限制,而是为我们画出了专业创新的’安全区’。”——该园王园长
三、特别提醒:警惕三种”伪底气”
- 法条机械套用:”因为法律这么说…”(缺乏专业转化)
- 防御性教学:过度规避风险导致活动僵化
- 专业傲慢:用法律条文压制合理建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告诫:”法律的底气要建立在持续的专业成长基础上。”
四、行动建议:教师个人发展路线图
-
季度计划:
- 参加法律解读工作坊
- 建立个人教学决策记录本
-
年度目标:
- 完成《学前教育法》与五大领域的交叉分析
- 在园内开展法律应用案例分享
-
长期发展:
- 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的法律适配说明书
- 成为园所”法律-教学”转化专家
亲爱的幼教同仁们,立法给我们的不是尚方宝剑,而是专业导航仪。当我们真正理解:
- 法律第18条强调的”游戏为基本活动”背后的脑科学依据
- 第25条”禁止小学化”背后的终身发展理念
- 第30条”个性化教育”所蕴含的多元智能理论
我们的教学自然会散发出不可动摇的专业底气!正如美国教育家丽莲·凯兹所说:”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是在法律框架下跳出最优美舞蹈的人。”
互动提问:您在教学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法律”撑腰”的情境?您打算如何运用《学前教育法》提升教学底气?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注:文中专家观点均来自公开学术成果或作者授权引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