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业工作者,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上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科学幼小衔接”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的观点:”幼小衔接不是知识抢跑,而是成长准备的马拉松”。
面对家长的焦虑,我建议采用”3维安抚法”:
- 【用数据说话】
展示教育部2022年《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的调研数据:经过科学衔接的孩子,在三年级时的学习适应性反而比提前学知识的孩子高出23%。可以准备像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制作的《成长时间轴》对比图,直观呈现孩子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 【体验式沟通】
• 开放”小学模拟课堂”(如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做法),让家长亲眼看到: - 前20分钟:孩子如何通过积木游戏培养空间思维
- 中间15分钟:绘本共读中的语言逻辑训练
- 最后10分钟: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执行力
- 【个性化成长档案】
借鉴芬兰教育专家的”彩虹评估体系”,用不同颜色标注:
🔴 红色:已达标能力(如整理书包)
🟡 黄色:发展中的能力(如专注力)
🔵 蓝色:待观察领域(如时间观念)
最近我指导深圳某幼儿园制作的《21天习惯养成魔法手册》特别受欢迎,里面包含:
- “晨间准备小超人”打卡表
- “我是时间小管家”沙漏游戏
- “书包探险队”任务卡
记住李季湄教授的话:”教育就像做酸奶,需要静待的智慧”。建议每月举办”成长茶话会”,邀请毕业班家长回园分享真实案例,这种同伴示范往往比专家说教更有说服力。
关键是要让家长明白:现在孩子搭的每一个积木,解决的每一次同伴冲突,都是在为未来的作文本和数学题铺设认知高速公路。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