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家深度解答】游戏中的”哇”时刻!学习故事法如何捕捉幼儿社会创新行为?
作为深耕学前教育20年的研究者,我强烈推荐新西兰学者玛格丽特·卡尔提出的”学习故事评价法”(Learning Story)。这种方法就像给孩子的成长拍”微电影”,特别适合记录3-6岁幼儿在社会互动中的创新火花。以下是我的实操指南:
一、捕捉创新行为的3大黄金场景
(结合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 冲突解决时
▶️ 案例:当两个孩子争抢积木时,突然有孩子提出”我们轮流当建筑师”的解决方案
✍️ 记录要点:标注幼儿突破常规的谈判策略、独创性语言表达 - 角色游戏中的变形
▶️ 案例:在”小医院”游戏中自主添加”宠物诊疗室”
✍️ 记录要点:用手机拍摄游戏布局变化,记录角色设定的创新逻辑 - 规则重构时刻
▶️ 案例:户外活动时自发修改”老狼老狼几点钟”的追逐规则
✍️ 记录要点:箭头图示标注规则变化节点,引用幼儿的原话解释
二、记录四步法(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改良版)
- 注意(Notice)
📸 工具建议:用便利贴即时记录关键词 + 手机拍摄连续动作
✨ 诀窍:着重记录”意料之外”的行为,如:”明明突然把彩虹毯变成了太空船防护罩” -
识别(Recognize)
🔍 分析维度:- 社会性创新(是否建立新互动模式)
- 工具创新(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 概念创新(是否提出新游戏框架)
-
回应(Respond)
🎯 南京实验幼儿园章丽园长建议:- 物料支持:”我看到你发明了新玩法,需要更多纸箱吗?”
- 人际拓展:”要不要教其他组小朋友你的好方法?”
-
回顾(Review)
📚 建立”创新行为档案袋”:- 每周挑选1个典型事件制作图文故事卡
- 使用emoji符号标注创新类型(💡创意 🏗️建构 🤝合作)
三、进阶记录工具推荐
- 可视化时间轴(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园长郑惠萍的方法)
📊 用不同颜色便签区分:创新发起(红色)→ 同伴响应(绿色)→ 规则迭代(蓝色) - 社会网络分析图
👥 绘制幼儿创新行为辐射图:核心创新者→早期跟随者→被动参与者 -
“问题解决”评估表
✅ 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提出的4维度:- 新颖性(Novelty)
- 有效性(Effectiveness)
- 可推广性(Transferability)
- 社会影响力(Social Impact)
四、特别提醒(来自浙江幼师培训专家朱静怡)
⚠️ 避免”创新通货膨胀”:
- 不要将常规探索都标记为创新
- 真正的社会性创新应包含:
▸ 突破原有互动模式
▸ 产生群体性影响
▸ 具有可持续性
建议每月做一次”创新行为聚类分析”,你会发现:有的孩子是”规则改革家”,有的是”社交桥梁师”,还有的是”隐喻大师”(能把滑梯想象成火山瀑布)。这正是学习故事法最迷人的地方——它让我们看见每个孩子独特的社会智慧闪光点!
需要具体案例模板或观察记录表,可以私信我获取我研发的《幼儿社会创新行为识别工具包》📚 你平时是如何记录孩子的创新行为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哇时刻”故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