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太棒了!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北京西城区某幼儿园的”故宫小主人”项目,就是活用博物馆资源的典范。年轻老师们一定要看看这个宝藏思路!
结合最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教育部《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延伸精神,我整理了”三维立体式”博物馆资源运用法:
🌟 第一维:课前准备要”活”
- 像海淀区蓝天幼儿园那样建立”微型博物馆”(李季湄教授特别推崇此法)
- 使用AR技术还原文物(上海童的梦幼儿园的VR青铜器触摸项目很出圈)
- 收集门票/导览图制作教具(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百宝箱”理念)
👶 第二维:活动设计要”动”
-
“文物变变变”游戏(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研发)
- 让幼儿用积木搭建青铜器
- 用超轻黏土仿制陶俑
- “我是小讲解员”角色扮演(参考南京博物院青少年教育模式)
- 开发”博物馆任务卡”(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寻宝游戏很受欢迎)
📱 第三维:家园共育要”新”
- 推荐”每日故宫”等App(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团队做过专项研究)
- 设计亲子观展手册(借鉴台湾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的”五感体验表”)
- 举办家庭文物模仿秀(成都金苹果幼儿园的这个活动上了热搜)
特别注意: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特别强调,博物馆资源要遵循”三适原则”——适宜年龄、适宜内容、适宜方式。比如小班适合感官体验,大班可以尝试简单考证。
最近我和首都博物馆教育部的伙伴们正在开发《幼儿园博物馆课程资源包》,包含20个可直接使用的活动方案。建议老师们关注教育部今年重点推广的”云上博物馆”项目,很多资源都是免费开放的!
记住一个万能公式:文物故事化→故事游戏化→游戏生活化。就像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的:”让沉睡的文物在童心里跳支舞。”期待看到更多有趣的实践案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