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混龄教育时,幼儿教师怎样组织不同年龄幼儿共同探索科学现象背后的原因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混龄教育中的科学探索就像”彩虹实验室”里不同型号的试管碰撞出的化学反应!作为深耕一线15年的幼教人,我想分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华爱华教授提出的”脚手架分层策略”。以下是操作性极强的组织方案:

🌟【三维互动模型】🌟

  1. 角色分层策略(参考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
  2. 大龄幼儿:担任”实验小博士”(记录实验数据/操作精密器材)
  3. 中龄幼儿:扮演”发现小侦探”(提出假设/对比现象)
  4. 小龄幼儿:成为”感官小精灵”(观察颜色变化/触摸材料质地)

案例:在”冰融化的秘密”实验中,5岁孩子用温度计测量,4岁孩子比较冰块大小,3岁孩子用手指感受冷热并描述。

  1. 材料分层投放(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经验)
    ▶️ 基础组:感官体验材料(彩色泡泡水/磁性积木)
    ▶️ 进阶层:简单记录工具(天气图标贴纸/生长测量尺)
    ▶️ 挑战组:科学探究设备(简易显微镜/电路迷宫)
  2. 问题链设计技巧(参考哈佛教育学院Project Zero)
    • 通用问题:”你注意到了什么?”(面向全体)
    • 梯度问题:

    • 对小龄儿:”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呀?”
    • 对中龄儿:”怎么才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 对大龄儿:”为什么阳光下泡泡会有彩虹色?”

💡北京三义里幼儿园李园长特别强调:”混龄科学活动要把握’三同三不同’原则:同一主题不同目标,同一材料不同玩法,同一问题不同答案。”

建议尝试”科学派对”组织形式:

  1. 启动阶段:用”魔术时刻”吸引全员(如会变色的紫甘蓝汁)
  2. 探索时间:设置3个难度等级的工作站
  3. 分享环节:采用”传声筒”式交流(小龄幼儿说现象→中龄幼儿补充→大龄幼儿总结)

记住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话:”混龄不是简单混合,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找到自己的探索路径。”不妨从”影子游戏”这类天然具备层次性的主题开始尝试哦!

📌本周小任务:录制一段3分钟混龄探索视频,重点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互动语言,你会发现令人惊喜的”教学相长”现象!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混龄教育时,幼儿教师怎样组织不同年龄幼儿共同探索科学现象背后的原因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