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学习——让实践能力在玩中生长】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幼儿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说教,而是通过“动手做、玩中学”来实现的。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分享几招让小朋友“边玩边成长”的实用策略——
🔍 策略一:创设“真问题”情境,让孩子成为问题解决者
案例:某幼儿园大班设计“拯救枯萎的植物”项目,孩子们需要观察、记录、讨论,最后通过实践(调整浇水、光照)解决问题。
关键点:
- 问题驱动:选择与生活相关的真实问题(如“怎么让积木塔更稳固?”)。
- 放手试错:允许孩子用不同方式尝试,失败也是学习契机(比如:“纸巾吸水快还是海绵快?”)。
✋ 策略二:低结构材料+开放玩法,激发创造性实践
幼教专家华爱华教授提出:“低结构材料(如纸箱、绳子、自然物)能最大化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实操建议:
- 材料投放:提供积木、黏土、废旧物品等,避免成品玩具的单一性。
- 任务设计:模糊“标准答案”,比如“用这些材料搭一座你能住的房子”。
🎭 策略三:角色扮演——社会性实践的黄金场景
心理学研究显示:角色游戏(如小医生、超市收银员)能显著提升幼儿的计划、合作与执行能力。
教师如何支持?
- 丰富场景:设置“邮局”“餐厅”等区角,提供道具但不限定流程。
- 观察记录:用手机拍下孩子解决问题的瞬间(如如何分配角色冲突),后续讨论复盘。
🌱 策略四:“项目式学习”(PBL)——从短时观察到长期实践
杭州某幼儿园的“蜗牛日记”项目:孩子们花一个月观察蜗牛,记录习性,甚至设计“蜗牛跑道”。
教师角色:
- 脚手架:提供工具(放大镜、记录表)但不代劳。
- 引导提问:“蜗牛为什么总往湿的地方爬?”“你怎么证明?”
📌 关键提醒:教师的“三不”原则
- 不急于纠正:除非安全风险,否则先让孩子自己摸索。
- 不追求完美: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如“你用了三种方法,太有耐心了!”)。
- 不替代思考:用提问代替指令(“你觉得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最后引用芬兰幼教理念:“学习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实践能力的本质,是让孩子在真实体验中保持好奇、学会思考、爱上探索。试试这些方法,你班上的“小行动家”会给你惊喜!
如果需要具体活动方案或案例视频,可以留言告诉我哦~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