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在”去小学化”背景下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创新策略
一、问题的时代背景解读
在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幼儿园”小学化”的当下,我们更需要理解:著名幼教专家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阶段的时间管理不是精确的分钟计时,而是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和生活节奏感。”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发现,5-6岁是培养时间感知的敏感期,但需要通过游戏化方式进行。
二、实践策略建议(分年龄段)
▶ 3-4岁幼儿
- 感官体验法:
- 设计”沙漏王国”游戏区(建议准备30秒/1分钟/3分钟等不同时长沙漏)
- 开展”音乐快慢”肢体游戏(如快板/慢板音乐交替时变换动作速度)
- 生活情境渗透:
- 设计”晨间流程图示墙”(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推荐的视觉提示法)
- 制作”彩虹时间饼”生活图表(用不同颜色表示吃饭、游戏、午睡等时段)
▶ 4-5岁幼儿
- 游戏化课程设计:
- “森林动物作息”角色扮演(模仿不同动物的生活规律)
- “时间积木”拼搭游戏(用不同长度积木代表时间长短)
- 工具创新应用:
- 自制”太阳钟”观察记录本(记录户外影子变化)
- “小管家”值日生制度(轮流负责活动过渡环节的提醒)
▶ 5-6岁幼儿
- 项目式学习:
- “我的周末计划”图画日记(深圳莲花北幼儿园特色课程)
- “节目排练倒计时”活动(为节日活动自主规划准备步骤)
- 自主管理工具:
- 设计”时间魔法袋”(用不同物件代表不同时长任务)
- 使用”任务扑克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推荐游戏)
三、教师支持策略
- 环境创设三要素:
- 可视化时钟(建议选用带动物图案的钟面)
- 流程提示音乐(不同活动配不同过渡音乐)
- 光线变化提示(如活动区采用可调亮度灯具)
- 观察指导技巧:
- 采用”番茄钟工作法”改良版(3-5分钟为一个”小番茄”时段)
- 运用”选择轮盘”(让幼儿自主决定活动顺序)
四、避免的常见误区
- 切忌:机械的时间表强制执行
- 避免:成人化的效率评价
- 注意:个体差异的包容性(参考华南师大杨宁教授的”弹性时间”理论)
五、家园共育建议
- 推荐家庭使用”时间储蓄罐”(完成任务获得时间币兑换奖励)
- 开展”21天时间小达人”打卡活动(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成熟方案)
- 制作”我的时间故事”亲子绘本
特别提示:南京师范大学张俊副教授强调:”幼儿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现在-接下来-之后’的时间链条概念,而非精确计时。”建议教师多使用”收拾完积木我们就可以去户外””午睡后就能吃水果”这样的时序表达。
(本文参考了李季湄、华爱华等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合了安吉游戏、高瞻课程等先进理念中的时间管理要素)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