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架设
工程记
一沙一世界,
一水一童年。
在户外游戏中,
孩子们常打卡沙水区游戏,
但仍表示意犹未尽,
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所需,
大三班开启了沙水畅玩模式~
在游戏的不断探索与尝试中,
他们从搭建引水管道到挖沙造渠,
最终 水“道”渠成!
沙水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戏之一,在长期的沙水游戏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总能发现很多新意。这段时间,孩子们又会玩些什么呢?
这么多沙子,我想在里面建一座城堡。
沙池里面还有很多宝藏呢,我们可以找宝藏呀!
上次我们在边上挖了一条小河,要不这次我们挖一条又长又深的河道吧!
听起来很好玩诶!
01
在“挖河道”开始时,孩子们收集并选择了很多自己喜欢并适宜的材料和玩具,各自进行着“挖河道”的探索。
问题一:河道易踩塌
刘恺、浩博、润歆在沙池里合作挖河道,柏林把水管通上水,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
怎么这个河道变浅了?
现在还不能加水。
孩子们在挖河道穿梭时,此起彼伏的声音不断传来,原来孩子们一不注意就将挖好的河道踩塌了,然后就开始重新挖修复河道。针对这些问题,孩子们停下来展开了集中讨论。
我们挖的河道太浅。
被水一冲沙子就沉下去了。
这样我们挖河道是不会成功的。
那我们把河道挖的深一点不就行了。
孩子们分工合作,很快就看到沙池里不同方向、大大小小几条河道已经挖好,孩子们提议挖一条长长的河道和之前其他小朋友挖的河道连接在一起。经过努力,一条长长的大大的河道已经初具模型,孩子们兴奋不已,开始用各种方法通水。
游戏
表征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沙池中能根据实际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且在探究的过程中也使孩子们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初步发展。
孩子们在河道两边立上木板,在木板上架上管子,利用管子通水。
巧建构:在沙坑旁边立上木板,管道在上面。
问题二:木板的固定
孩子对于如何固定木板是缺乏经验的。在之后的游戏分享环节,通过孩子们的集体讨论猜想,木板为什么会倒塌?
01
昱帆(6岁):下面的沙子不平,所以木板就容易倒。
诗月(6岁):我一个人没办法固定木板,所以木板就倒了。
02
03
昊珉(5岁):我把木板埋在沙子里,但是手一松开就倒了。
家欣(5岁):我知道,我们把沙子挖的深一点再埋,多加点沙子。
世承(6岁):我知道,我们可以在木板旁边放上东西挡住,这样木板就不会倒了。
桌面操作实验
01
一本故事书的厚度木板会倒。
两本故事书的厚度木板也会倒。
02
03
多本故事书木板会立住,但是一碰就容易倒。
在实验的基础上,孩子们获得了对木板结构、类型的认知。知道在新经验的支持下,幼儿继续和进行互动。
04
总结
沙子加固木板,沙坑越深木板就会更稳固。
孩子们将这些方法用到了自己挖河道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
在木板旁边挡上石头、深挖沙坑等方法让木板立住不倒。
教师思考
在没有进行游戏前,我们都不知道关于管道,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探索和创造。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每一次的绘画表征对下一次游戏都是一种驱策,也为整合各种管道玩法提供了汇聚点。他们在一点点地调整难度,小步递进地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比如木板直接埋入沙子里到借助石头稳定再到调整沙坑的深度,这是他们自己在创造最近发展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上持续发展。
随着管道探究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将每一次的游戏经验内化后创造出各种样式的玩法,这样不断地内化外显、改进游戏,让管道游戏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与可能。
02
孩子们利用管道连接头将PVC管连接到一起。
随着游戏的进行,孩子们遇到了新的问题。小朋友拿来了PVC管,想将PVC管架在木板上,进行空中管道搭建,可是PVC管总倒下来。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围绕“PVC管为什么总是倒塌”的问题,进行激烈讨论……
问题一:总是倒塌的管子
瑞辰(5岁):管子太重了,就会掉下来。
柏林(5岁):因为管子不牢固,连接的地方总是断掉。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
01
禹芊(5岁):在每个管子下边都立一个木板。
歆然(5岁):可以用一个短的管子。
02
03
思湉(5岁):我们可以扶着管子,这样就不会倒了。
得到经验,再次进行游戏
教师思考
在搭建空中管道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自主发现问题,不断尝试、积累经验。教师作为支持者和观察者,关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成功与失败都给予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思考失败的原因,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孩子在沙水游戏中的动态思维。
03
第一次通水(失败)
问题:水为什么会倒流?
讨论中:
水都没有流过去,那边没有水。
水都漏出来了。
观看水流视频
原来水是要往下流的,如果将入水口抬高,后面保持越来越低的高度,水就会顺着坡度流下去。
01
润歆(5岁):原来是因为水管平平的水才流不过去。
嘉宸(5岁):我们要搭建从高到低的水管,这样水就可以前进了。
02
教师思考
水管搭建的工程比河道蓄水工程更为复杂,对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建构能力、观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当孩子们出现多次游戏困难并且在尝试无果下,教师可以介入游戏中。在介入时,我们遵循幼儿主体原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水管连接处上下顺序、实验验证等方式掌握水管连接的方法,利用问题引导、动作提示等手段帮助幼儿发现水回流的原因。
调整管道,尝试引水
于是,孩子们开始探索有坡度的水管搭建。
在搭建管道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尝试过用白色的管子进行搭建,但是发现白色的管子连接不稳,于是继续用透明的管子进行搭建,架上管子会检验水流情况,平平的水管水流到中间就不动了,要从高到低才能往下流。
第二次通水
管道漏水
他们还发现了管道拼接处的漏水情况,整条管道拼接处一共有两处漏水口。
润歆尝试将漏水口用沙堵住,用手摁住管子漏水的地方试图用手堵住漏水口,他们仔细检查和修补,将管道拧紧,水流顺利接通。
总结:漏水的地方需要拧紧,才能保证水流畅通。
教师思考
通过架高、增加坡度方式促进水流前进,发现连接处有漏水的现象,幼儿先用逐一检查、用手摁紧、用沙堵等一系列应对策略,经过尝试和调整,他们不仅解决了水倒流、漏水的问题,还获得了水管接口重叠、紧密接连不留缝隙的直接经验。游戏中孩子能够敏锐观察、发现问题、注定思考、采取行动,推动了游戏向纵深发展。
04
孩子们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挖下水管道。
上层水管通水
下层水管通水
下层水管和上层水管同时通水
上层水管的水与下层水管的水都会汇集到一起。
游戏表征
01
02
03
教师思考
从挖河道pvc管的加入,到搭建空中管道,再到上下管道同时通水,真的是让我们眼前一亮又一亮。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儿童的本质:游戏者,自由者,探索者,创造者。儿童,是世间最纯真无邪的存在。他们是自由者,心灵如无垠的旷野,不受世俗与规则的束缚。思维自由驰骋,想象无拘飞翔,情感真实直接。我们应尊重儿童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创造,给予他们自由空间,鼓励游戏与探索,激发创造力。
1.
在探索游戏中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以“搭水管”为目标,孩子需要不停搭建,在过程中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但只是搭建还远远不够,水的走向,水管的搭建遇到的难题都需要孩子们动脑思考,预设问题,制定计划,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了孩子不怕挫折和困难,遇到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他们一次一次的游戏,失败了也会坚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直到成功,这种不怕困难的品质不仅体现在游戏中,未来也会体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收获。
生活课程感悟
《“管道”架设工程记》课程故事思维导图
本文系昌邑市市立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昌邑市市立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非常感谢您对昌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教育诉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下方“市立幼儿园教育惠民一码通”留言,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