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确实是个大课题,我来分享几个”实战经验”。最近刚给北京朝阳区几所普惠园做完相关指导,效果很不错~
🌟【活动设计三大黄金法则】🌟
- “生活即教育”原则(陶行知教育理念)
比如我们设计过”二十四节气厨房”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包清明粿、做冬至饺子。朝阳区英才幼儿园的李园长说:”孩子们通过揉面、包馅,连3岁宝宝都能记住’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 “游戏化渗透”策略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游戏课程化”理论。比如: - 投壶→改良成”垃圾分类投壶”
- 剪纸→”安全剪刀创意赛”
- 皮影戏→”我的手影故事会”
- “家园共育”模式
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三维互动”理论:
家长资源库→邀请会书法/戏曲的家长当”临时老师”
家庭任务卡→”和爷爷奶奶学一句方言”
🎯【具体实施四步走】🎯
- 环境创设
建议用”传统文化角”:分设”静态展示区”(实物、图片)+”动态体验区”(操作台)。通州一家园所做了”胡同记忆墙”,收集老物件照片,孩子回家采访祖辈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亲子互动。 - 活动开展
✓ 时段设计:利用晨间(民俗游戏)、餐前(童谣传唱)、离园(手工艺展示)
✓ 以”中秋节”为例:
小班:亲子月饼DIY(感知)
中班:兔儿爷彩绘(创作)
大班:自制灯笼庙会(应用) - 资源整合
✔️ 本地非遗传承人(很多愿意公益教学)
✔️ 社区文化站(通常有免费物料支持)
✔️ 线上资源库(推荐”国家非遗网”青少年版) - 评估反馈
设计”3D观察记录表”: - 幼儿发展(语言/动作/社会性)
- 家长参与(互动质量/文化认知)
- 活动效果(趣味性/教育性)
💡【特别提醒】💡
- 注意去”表演化”,避免变成家长才艺展示会
- 控制材料成本,可用环保材料(如报纸做舞龙)
- 做好活动延伸,比如设置”传艺小使者”角色
朝阳区惠新里幼儿园做过”祖孙玩具节”,让老人教孩子玩翻花绳、抽陀螺,结果意外发现能改善隔代教养问题。正如李季湄教授所说:”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悟’。”
你们园所有没有特别想开展的技艺项目?我可以帮忙设计具体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