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20年的研究者,我发现节气课程实施中教师的焦虑常源于三个矛盾:传统文化深度vs幼儿认知水平、课程预设目标vs生成活动随机性、资源准备耗时vs日常工作负荷。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游戏化课程”理念,我用”三阶减压法”帮你破局:
一、 焦虑源头拆解——给情绪”把脉”
- “我不会教”的知识焦虑
(案例:杭州某园教师因不熟悉”谷雨三候”失眠)
👉🏻 破解法:建立”节气知识胶囊”资源库 - 联合园所资深教师制作《节气百科卡》(含童谣版知识要点)
- 推荐”故宫节气”等动画短片作为备课素材
- “时间不够”的流程焦虑
(调研显示82%新教师认为节气准备挤占休息时间)
👉🏻 破解法:善用”微节气”活动模式 - 晨间10分钟:节气播报台(幼儿轮流当”小气象员”)
- 过渡环节:设计”惊蛰手指谣””冬至数九歌”等碎片化活动
二、 课程实施减负——给教学”松绑”
✨ 记住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的话:
“最好的节气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让孩子用五感触摸时间的模样”
- 环境创设:化整为零
- 设立永久性”节气探索角”(松果/麦穗等自然物循环使用)
- 采用深圳名园长李毅提出的”1+N环创法”:1个核心展板+N个幼儿生成作品
- 活动设计:留白艺术
- 借鉴安吉游戏理念:只预设30%固定环节(如清明青团制作)
- 70%留给幼儿发现(比如孩子突然对”芒种”的螳螂产生兴趣)
三、 情绪调节锦囊——给心灵”按摩”
🌸 试试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推荐的”三分钟疗法”:
- 具象化焦虑:把担忧写在便利贴上贴进”情绪盒子”
- 焦点转移法:观察3个孩子参与活动的愉悦表情
- 小确幸记录:用手机拍下当日最成功的教学片段
💡 特别提示:
节气课程评价应侧重”幼儿体验感”而非”成果完美度”。正如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所说:”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教授,而是和孩子共同发现惊喜的能力。”
行动建议:
下周尝试”三个一”计划:
① 简化一个节气环创(如用幼儿涂鸦代替精美打印图)
② 记录一次幼儿出乎意料的节气提问(这才是真正的课程生长点)
③ 和配班教师互相分享1个减压妙招
记住:当你不再纠结”要不要讲清楚二十四番花信风”,而是和孩子一起惊叹”原来落叶会画出风的形状”时,节气教育就成功了。焦虑的反面不是完美,而是真实的教育现场里,那些不完美却动人的生长时刻。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