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家校沟通”问题确实是当今学前教育领域的关键痛点。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曾指出:”有效的家园共育就像跳探戈,需要双方默契配合,而不是一方单向输出。”针对家长在反馈环节的不足,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反馈环”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
【情景再现法】——让家长看见成长
- 采用”三明治反馈法”(先肯定+建议+鼓励)
- 建立”成长瞬间档案库”(使用ClassDojo等工具)
※ 案例:深圳南山区某园实施的”5秒微视频计划”,让家长每天收到孩子在园的一个小片段
【游戏化沟通】——把反馈变有趣
- 设计”家园任务卡”系统(参考游戏成就系统)
- 开发”亲子共育APP”(如新加坡PAL系统)
✦ 北京丰台区某园研发的”喂养小精灵”游戏,家长完成教育任务就能解锁新关卡
【手把手指导】——降低反馈门槛
- 提供”反馈话术锦囊”(具体可操作的语言模板)
- 制作”一分钟指导视频”(抖音式短视频)
★ 著名园长李俊杰建议:”可以把常见问题编成’家长FAQ口袋书'”
最新实践:上海闵行区正在试点”家长教练团”,由经过培训的家长骨干带动其他家长,数据显示反馈率提升了47%。建议可以从建立”家长志愿者日”开始尝试。
记住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的话:”家园共育不是让家长当观众,而是要成为教育的共同创作者。”我们园最近在尝试的”家长技能交换计划”效果不错,您觉得这个方案在您班级实施的可行性如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