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在当前STEM教育热潮下,真正落实到幼儿园实践层面的创新方法确实需要我们幼教人共同探讨。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结合我在麻省理工早期教育实验室的访学经验,给大家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创新实践模式。(马上拿出小本本做好笔记啦~)
🌟 一、创设”失败友好型”探索环境(哈佛大学早期教育专家Tony Wagner强调的核心要素)
- 把科学区改造成”疯狂实验室”:提供可拆卸的旧家电、无毒可循环材料
- 每周设立”最美失败奖”:用拍立得记录探索过程,重点表扬”哇时刻”而非结果
- 案例: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鸡蛋保护装置”项目,孩子们用棉花、泡泡纸做了37次尝试
🎨 二、采用”STEAM+”跨学科玩法(参照全美幼教协会NAEYC最新课程标准)
• 科学+艺术:用食用色素做”彩虹火山”
• 工程+数学:乐高搭建中的对称探索
• 技术+语言:用儿童编程机器人演绎故事
推荐参考清华大学幼儿园的”五维联动”课程设计模板
👩🔬 三、创新教师引导策略(借鉴瑞吉欧项目教学法)
- 问题银行:收集幼儿的”灵魂拷问”(如:为什么泡泡会破?)
-
三阶提问法:
- 观察层:”你发现了什么?”
- 联想层:”这个让你想到什么?”
- 创造层:”我们可以怎么改造它?”
-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问题漂流瓶”活动值得借鉴
📊 四、创新评价工具开发(参考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团队的研究)
-
成长型思维观察量表:
- 面对困难时是否说”我可以学”
- 是否主动使用”我发现…””我猜测…”
-
过程性评价三色贴:
- 红色”火花时刻”
- 黄色”神奇疑问”
- 蓝色”合作亮点”
💡 特别彩蛋:推荐3个低成本高回报的STEM创新活动
- “自然编码”:用树枝石块拼出算法路径
- “影子工程”:用身体合作完成指定影子造型
- “管道交响乐”:PVC管组合创造不同音效
记住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的话:”幼儿STEM教育的本质是思维体操,教师要做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守护好奇心的火种。”建议老师们可以先从记录幼儿的100个”为什么”开始,相信很快就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创新火花!
(悄悄说:下期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们正在研发的”STEM教育中的童言无忌案例集”,需要的话评论区扣1~)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