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科学启蒙”点燃”幼儿的好奇心?幼教专家来支招!
(开篇用真实案例切入)
上周观摩北京某省级示范园的科学区时,我看到4岁的乐乐持续30分钟专注观察”浮沉实验”——这源于教师精心设计的”会跳舞的葡萄干”活动。首都师范大学王雪华教授曾说:”最好的科学启蒙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到底如何实现?我从15年幼教实践中提炼出4大核心策略:
🔍 一、”生活即实验室”理念(引用专家观点)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发现:80%优质科学活动素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比如:
• 小班用”彩虹糖褪色实验”认识溶解
• 中班用”塑料袋风向标”感知空气流动
• 大班用”洋葱表皮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 二、问题驱动式探索(方法论+案例)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独创的”三问法”特别有效:
- 启动问题:”你觉得电梯按钮为什么会亮?”(激起猜想)
- 推进问题:”如果不用手按,还能用什么触发?”(引导变量控制)
- 升华问题:”这个发现可以帮到谁?”(联结真实世界)
✨ 三、记录方式的革命性创新
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采用的”科学日记本”值得推广:
• 托小班:贴照片+教师代笔记录童言
• 中班:符号记录(如🌞表示晴天实验)
• 大班:简易表格+自制测量工具
🚀 四、教师的关键性支持策略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强调:”教师要学会战略性装傻“。具体做法:
✔️ 材料投放”三阶法”:基础材料→延伸材料→挑战材料
✔️ 回应话术:”哇!这个发现太有趣了,能教教我吗?”
✔️ 错误处理:”你的假设很有创意,我们要不要验证看看?”
(结尾用前瞻视角)
最近在广州荔湾实验幼儿园看到的”AR昆虫观察站”给了我新启发——科技工具能让抽象概念可视化。但切记:任何技术手段都要服务于幼儿的直接体验,就像日本幼教专家藤永保说的:”孩子指尖的温度,才是最好的科学教具。”
💡 试试明天就开展”影子变变变”活动:给孩子手电筒、镂空纸板和白墙,你将会看到最生动的光学启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