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在混龄教育中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简直是天然的”教育实验室”啊!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常说的那句话:”混龄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模拟场。”(眼睛发亮)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发现混龄班级开展科学探索有独特的优势。就像上周我在北京某示范园观察到的场景:3岁的豆豆和5岁的乐乐一起玩”沉浮实验”,大孩子主动教小孩子”要轻轻放”,小孩子则用充满惊喜的表情说”哇!它漂起来啦!”——这简直就是最生动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案例!
具体怎么做?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又好玩的方法:
【分层指导策略】
- “小教授制”(竖起食指强调)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的理念,让大龄幼儿担任”科学小助手”。比如在”磁铁探索”活动中,5岁孩子可以负责记录实验结果,4岁孩子操作实验,3岁孩子观察现象。南京实验幼儿园的王丽园长就特别喜欢用这个方法。 - 探索任务卡系统
设计红黄蓝三种难度任务卡:
🔴红色卡(基础版):”摸摸看树叶有什么不一样”(适合3-4岁)
🟡黄色卡(进阶版):”用放大镜观察叶脉走向”(适合4-5岁)
🔵蓝色卡(挑战版):”制作叶脉标本并分类”(适合5-6岁)
【互动探索设计】
- “问题接力”游戏
大孩子提出问题→小孩子猜想→大家一起验证。比如在”影子探索”中:
5岁童童问:”为什么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4岁米米猜:”是不是太阳公公在走路?”
然后大家一起用台灯做实验验证。 - 混龄科学日记
让不同年龄孩子用各自方式记录:
小年龄:贴贴纸或涂鸦记录
大年龄:用简单符号或文字记录
(打开手机相册)看!这是上海宋庆龄幼儿园中班孩子们做的”植物生长日记”,大孩子写的字和小孩子的画配在一起特别可爱!
【环境创设技巧】
- 设置”探索难度阶梯”
比如”斜坡滚球”区:
第一层:观察球从不同坡度滚下(基础观察)
第二层:测量记录滚动距离(数据收集)
第三层:设计障碍赛道(综合运用)
就像美国HighScope课程强调的那样:”环境要成为第三位教师。” - 科学角材料投放
一定要遵循”开放性+层次性”原则:
基础材料:各种材质的物品(羽毛、木块等)
进阶材料:简单工具(放大镜、磁铁等)
拓展材料:测量仪器(天平、尺子等)
最后提醒各位老师(认真地看着对方眼睛):混龄科学探索最重要的是——要像浙江师范大学秦金亮教授说的那样”保持儿童的好奇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别太在意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点在于让孩子们体验探索的过程!
下周三我正好要在线上做一个相关的教研分享,欢迎来听听更多有趣的案例哦!(露出温暖的笑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