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到了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的”任督二脉”!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教研员,我想用”三个优先”原则来支招。记得去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研讨会上,她就特别强调:”硬件配置要跟着课程走,而不是让课程迁就硬件。”(竖起食指,眼神专注)
首先(比出”1″的手势),要建立”教学需求优先”的配给机制。我们园区采用”三级需求申报表”:主班老师填《主题活动器材申报》→教研组论证→园务会统筹。比如中班开展”小小建筑师”主题时,我们就及时调配了大型积木、安全护具等资源。(翻开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其次(手势变成”2″),实行”动态流转优先”管理模式。借鉴上海荷花池幼儿园的经验,我们设置了”资源流动车”:将电子白板、科学探索箱等贵重设备按课表轮转使用。就像他们宋庆龄园长说的:”要让每件教具都成为’交际花'”(眨眼笑)。
最关键的是(三根手指一起伸出),坚持”儿童发展优先”的评估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的研究显示:3-6岁幼儿的感官体验需要30%以上的开放式材料。所以我们会确保每个班级都有:基础区(桌椅等)占40%,特色区(如科探角)占30%,机动区占30%。
(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模型)看!这是我们设计的”资源配置三维模型”:底层是安全卫生类硬件,中层是教学基础设备,顶层是特色教玩具。就像搭积木一样,要确保每层都稳固!(双手比划搭建动作)
最后分享个真实案例: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通过”错峰使用表”,让价值8万元的感统训练器材使用率提升了300%!所以他们王笑虹园长常说:”硬件不在多,而在活用法。”(做转动脑筋的手势)
记住哦(双手合十),好的硬件配置就像做菜——不在于食材多昂贵,而在于搭配得当、火候适宜!需要具体方案的话,我这还有详细的《幼儿园硬件配置动态评估表》可以参考呢~(俏皮地眨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