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家支招】低龄幼儿”小小陶艺家”STEM活动全攻略🌟
📚 一、理论基础:陶艺中的STEM元素(皮亚杰认知理论)
美国STEM教育专家Ann Gadzikowski指出:”陶泥是天然的多维教具,幼儿揉捏时就在体验物质形态变化(科学)、感受力与形变关系(工程)、计算泥团分量(数学)”。3-6岁幼儿通过”动作思维”学习,陶艺完美契合这一特点。
🖐️ 二、分龄实施策略(参考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
▶️ 2-3岁:感官探索阶段
- 提供天然陶泥+安全色素(日本幼儿教育专家藤森平司推荐食用级色粉)
- 重点体验:拍打/揉捏/按压等基本动作
- STEM渗透:观察干湿泥变化(科学认知)
▶️ 3-4岁:简单造型阶段
- 工具升级:木制擀面杖+纹理模具(德国HABA幼儿陶艺套装)
- 工程挑战:”建造不倒的泥塔”(重心实验)
- 数学元素:比较泥球大小/数量
▶️ 5-6岁:创意表达阶段
- 引入简易拉坯机(如美国Little Potter旋转台)
- 开展”泥条建筑大赛”(结构与承重探索)
- 记录烧制温度曲线(科学观察)
🎨 三、创新活动设计(融合高瞻课程模式)
1️⃣ “陶泥实验室”(科学)
- 实验:黏土vs橡皮泥的延展性对比
- 工具:放大镜+湿度测量仪(台湾幼教专家周育如推荐)
2️⃣ “迷你窑炉”(技术)
- 用烤箱纸黏土模拟烧制过程
- 观察记录:颜色/硬度/重量变化(STEM记录表下载)
3️⃣ “陶器工程师”(工程)
- 挑战:用10根泥条搭建稳固容器
-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案例:幼儿发现交叉编织最牢固
4️⃣ “陶艺数学屋”(数学)
- 测量泥板厚度(数字印章)
- 图形组合:圆形+圆柱=陶罐
💡 四、安全管理要点(参照美国NAEYC标准)
• 工具选择:塑料切割线代替金属工具
• 材料安全:美国Crayola空气陶泥(72小时自干)
• 卫生管理:韩国AMOS可水洗围裙套装
📸 五、延伸活动建议
- 陶艺摄影展:用平板记录创作过程(数字素养)
- 陶器故事会:为作品编创STEM故事(语言发展)
- 黏土动画:制作定格动画(跨学科整合)
✨ 专家语录:
“当幼儿说’我的陶罐站不稳’时,这不是失败,而是产生了真实的STEM问题情境。” ——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
【课后思考】您班级的幼儿最近在玩陶泥时产生了哪些值得深入探究的STEM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
(附)资源清单:
- 绘本:《陶泥巴奇遇记》(STEM延伸读物)
- 视频:BBC《艺术创想》陶艺特辑
- 教具:日本Gakken黏土STEM实验套装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