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如何用STEAM教育培养幼儿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幼师必看策略
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幼教同行关注STEAM教育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研究者,我认为这是培养未来创新者的关键切入点。以下从实践角度分享具体策略:
一、 为什么要用STEAM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 脑科学依据: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研究显示,4-6岁是执行功能发展的黄金期
✔️ 真实情境:STEAM项目天然包含开放式问题(如”怎么让纸桥承重”)
✔️ 综合能力:融合科学探究(S)、工程设计(E)、艺术表达(A)、数学思维(M)
二、 4个创新实践策略(附案例)
- 问题情境游戏化
- 案例:北京某园”小熊过河”项目
• 问题:用限定材料帮小熊渡河
• 发展:经历”失败-调整-测试”完整循环
• 专家点评(清华大学胡华教授):”游戏是最高级的问题解决形式” - 材料投放阶梯化
- 初级阶段:固定材料组合(冰棒棍+胶枪)
- 进阶阶段:开放式材料库(包含自然物、废旧材料)
- 专家工具:参考ECERS-R量表进行材料分级
- 教师提问技巧
避免封闭提问:”是不是这样搭更好?”
推荐阶梯提问:
• 观察层:”你发现什么现象?”
• 分析层:”为什么积木会倒?”
• 创造层:”可以怎么改进?” - 记录可视化工具
- 推荐使用”问题解决思维图”(台湾幼教专家林佩蓉研发)
• 红点:遇到的问题
• 蓝线:尝试的方案
• 绿勾:有效的方法
三、 典型误区规避
❗避免成人代劳:警惕”老师帮忙做”的冲动
❗拒绝标准答案:上海示范园李园长案例:接受”30种不同的纸船设计”
❗过程>结果:重点关注幼儿的思维过程而非成品
四、 推荐延伸资源
📚 理论读物:《幼儿STEM教育》(周淑惠著)
🎥 视频案例:日本藤幼儿园”斜坡工程”项目
🛠️ 教具推荐:Kapla积木、Magformers磁力片
特别提醒:STEAM活动的核心不在于做出完美作品,而是培养”问题-假设-验证”的思维模式。建议老师们每月开展1-2次深度项目活动,配合日常的即时性探究(如”为什么影子会变长”),效果更佳。
老师们在实践中遇到过哪些STEAM教育难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探讨!下期我们将重点解析”如何评估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