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
塑料袋的“再生之旅”
?
一场关于“塑料袋”的探索活动
一天,孩子们在整理橱柜时,发现很多闲置塑料袋,个别孩子选择直接丢弃,也有些孩子表示可以继续装东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一场有关塑料袋的探索之旅开启了……
教师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究对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遵循孩子们的兴趣,利用“塑料袋”作为教育资源,开展了生成主题系列活动——《塑料袋的“再生之旅”》,孩子们对“塑料袋”的探索便由此展开。
探秘
塑料袋
1
身边的塑料
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
它藏在哪里呢?
一起来找找吧!
桌垫
水壶
吊饰
水壶
收纳筐
塑料瓶
彩笔盒
玩具收纳盒
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塑料物品,孩子们用画笔将自己找到的塑料物品记录了下来。
小瑜(5岁半):我的水壶是塑料做的。
昊昊(5岁半):这里有好多瓶盖和收纳筐都是塑料的,还有手部消毒液的瓶子也是塑料袋。
景欣(5岁):这两个是教室里的小挂饰,都是塑料做的,上边还有小花、小草、蝴蝶可漂亮了!
昊峰(5岁半):这是我找的塑料的东西,有桌垫、吊饰还有彩笔盒硬硬的也是塑料的。
沐宸(5岁半):我找到的有桌垫、框子、蛋糕叉子、水培植物的花盆是塑料瓶、沐沐的水壶也是塑料做的,真多啊!
2
塑料从哪里来
塑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通过视频,孩子们了解到原来最初的塑料是从“桉树”上提取的汁液。
小结
随着对塑料的需求,人们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进行提取和精炼,合成“树脂”的聚合物,这就是现在使用的塑料了。
3
多感官探究“塑料袋”的特点
对于塑料袋,孩子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搓一搓,听一听的方式感受塑料袋的特性。
塑料袋摸起来软软的。
看,塑料袋是可以变形的,我把它揉成了一个小球。
塑料袋会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我用力快快地搓,塑料袋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耶……
这些袋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我妈妈装衣服的袋子。
这个塑料袋是黑色的,我们家用来装垃圾。
这个塑料袋有两条小带子,是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用的。
这个袋子是没有提手的袋子,我用它来装我的鞋子。
孩子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袋子?袋子有哪些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
教师思考
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现了很多关于“塑料袋”的秘密,比如塑料袋软软的、摩擦会发出声音、有不同的颜色、图案和形状,也有不一样的作用。真实探究的价值就在于此,能将自己的发现真实表达出来。
玩转
塑料袋
认识了各种袋子后,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开启了玩转塑料袋的探索之旅!
袋子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我们可以一起玩游戏。
我想和袋子一起跑。
1
户外游戏“抓空气”
孩子们在探究塑料袋特点时,在活动室玩吹气游戏,于是我们利用塑料袋轻盈的特点,开展“抓空气”的游戏活动。
刚开始我们打算让装满空气的塑料袋飞起来,但是一松手塑料袋就飞走了……
把袋子上绑上绳子不就好了。
2
放飞“风筝”
于是我便提供了一些绳子,孩子们将塑料袋绑起来,制作了“塑料袋风筝”。
真的要无限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塑料袋的各种玩法变的有趣而又别致。
3
袋鼠跳
早晨的自主游戏时间,有一个孩子把自己套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里跳着玩,他的行为瞬间吸引了很多同伴的注意,也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们决定来到户外一起玩袋鼠跳的游戏,孩子们特别的享受,肆意的在操场上蹦蹦跳跳。
教师思考
在成人视角塑料袋对于我们来说是生活化、更聚焦实用性的一种“工具”,而孩子视角的塑料袋则是童趣化、更富有创意性的一种“玩具”。一袋多用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充分发挥塑料袋的功能,除了实用性,还有趣味性,在此期间孩子们也萌发了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
环保
小卫士
1
塑料袋的危害
这些塑料袋用了那么多次以后,实在没法用了,那该如何处理呢?
可以用火烧掉啊,我看见过烧垃圾。
埋起来,可以做植物的肥料!
我们一起把袋子埋起来,过段时间再去看看它有没有变化吧!
验证一下
(火烧塑料袋)
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们播放一段烧掉塑料袋的视频,孩子们都伸长了脖子好奇的看着。
通过视频告诉我们燃烧塑料袋确实可以使塑料袋几乎消失,变成粉末,但会产生难闻的有毒气体,这会污染空气呀!看来这个方法不合适。
验证一下
(填埋塑料袋)
孩子们又尝试了把塑料袋埋到土里,过一个星期,再将土里的塑料袋挖了出来,看到它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6月12日
6月20日
怎么会这样呢?原来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长期累积,会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果采用焚烧处理垃圾袋,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会污染环境。
我们通过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了干净的塑料袋属于可回收物,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面,从而再回收利用制成新的塑料制品,有助于减少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但是被污染的塑料袋属于不可回收垃圾,比如盛过垃圾的塑料袋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塑料袋,都要扔到其他垃圾桶里。
教师思考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合作,一边挖坑,一边讨论着埋在地里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填埋塑料袋”的实验,孩子们直接体验、亲身经历,认识到塑料袋垃圾的危害,将“少用塑料袋”的认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2
我是环保小卫士
01
如何减“塑”
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也给大自然造成了破坏,我们要怎样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呢?
可以使用纸袋。
不用打包盒。
去超市可以自己拿着袋子。
小结
还可以对用过的、干净的塑料袋进行收纳整理,多次重复利用。还有一种可降解的垃圾袋,使用后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塑料。环保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他们用自己小小的智慧和力量为环保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02
我是宣传小能手
环保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那怎样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动呢?我们想到了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语晗(5岁半):下面是四个垃圾桶,我在扔垃圾,把手里的塑料袋扔到垃圾桶里。中间是我们的地球,一半是被污染的地球,一半是没有污染的地球。
沐沐(5岁):沙滩下面是大海,它被垃圾(塑料袋、矿泉水瓶子)污染了。右边是地球蓝色是海洋,被污染的地方变成黄色了。
依晨(5岁半):小朋友在船上用夹子(长长的夹子)夹海洋里的垃圾袋。在海边竖着一块“禁止扔垃圾”的标志牌。
梦宇(5岁半):这些垃圾桶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种不同的分类,一个小朋友在扔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
昊峰(5岁):中间的是地球,旁边的是垃圾桶,小朋友把塑料袋扔进垃圾桶,地面上没有了垃圾,开出了花朵,地球更美丽啦!
孩子们准备好了宣传画,向其他班级的孩子、教师,保安爷爷进行宣传,将减塑环保的内容推广到全幼儿园。
教师思考
小小的人儿也有大大的能量,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大家少用塑料制品,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儿童视角下的课程资源是“万物皆备于我”,大到社会热点话题,小到一个小小的塑料袋,每一件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资源”,而他们自己就是资源的最佳创生者。
当生活资源与孩子们心灵产生共振时,我们的课程建设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塑料袋的“再生之旅”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仍在继续······
本文系昌邑市市立幼儿园原创稿件,版权归昌邑市市立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非常感谢您对昌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教育诉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下方“市立幼儿园教育惠民一码通”留言,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