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中的科学创意工作坊就像”儿童版创客空间”,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这里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往往超乎成人想象!作为深耕混龄教育12年的实践者,我特别认同美国HighScope教育研究中心主任Epstein教授的观点:”混龄环境是最接近真实社会的学习场域”。下面分享几个实战策略:
🌟 分层任务设计 → 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着”
• 大龄组(5-6岁):承担”小科学家”角色
✓ 设计实验记录表(可提供模板框架)
✓ 操作精密仪器如放大镜、滴管
✓ 总结规律(教师用思维导图引导)
• 中龄组(4-5岁):担任”实验助理”
✓ 材料分类整理(渗透数学分类概念)
✓ 简单数据记录(画正字/贴贴纸)
• 小龄组(3-4岁):体验”探索家”
✓ 感官探索(闻醋、摸冰等安全体验)
✓ 自由涂鸦记录
🎯 典型案例:彩虹密度实验改良版
北京三色花幼儿园的王园长曾分享过他们的创新做法:
- 大孩子计算不同液体配比(糖浆/洗洁精/水)
- 中孩子负责用针筒精确抽取液体
- 小孩子选择食用色素配色
最终呈现的”彩虹塔”让所有孩子都获得成就感!
🔄 动态轮岗机制 → 日本”鹤见幼儿园”的妙招
每个工作坊设置:
• 技术岗(大龄主导)
• 辅助岗(中龄参与)
• 观察岗(小龄学习)
每15分钟轮换一次,既能保障深度参与,又避免能力固化
💡 特别推荐”1+1>2″组合策略
参考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 将大龄孩子的抽象思维(为什么)与小龄孩子的具象思维(是什么)结合
- 例如制作”风力小车”时:
大孩子研究轮轴原理 → 小孩子测试哪种材质跑得快
📊 评估工具升级
建议使用香港耀中幼教学院研发的”三维评估表”:
- 认知维度(科学概念理解)
- 社交维度(混龄互动质量)
- 创意维度(问题解决新颖性)
最后提醒:混龄工作坊要特别注意安全梯度设计!比如我在深圳实验幼儿园督导时,会要求尖锐工具区设置”红黄绿”三色安全区,不同年龄段孩子在不同区域操作。
记住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话:”混龄不是简单的年龄叠加,而是创造生态化的学习链”。当3岁孩子仰着头看6岁哥哥调试天平时,那种眼神里的向往,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需要具体某个科学工作坊的详细教案,可以告诉我您所在的年龄段组合,我可以再提供定制化方案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