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特别理解很多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餐点有的孩子吃得欢,有的却挑三拣四?如何做到既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又尊重个体差异?
这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晓华教授在一次研讨会上说过:”幼儿饮食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需要教师具备营养师的眼睛、妈妈的细心和心理学家的敏感。”(引用专家观点)
根据我15年的幼教经验,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
- 建立详细的”幼儿饮食档案”
- 每天记录每个孩子的进食情况(北京蓝天幼儿园的膳食追踪表值得参考)
- 用✅❎符号标注过敏源(很多国际园采用不同颜色的贴纸区分)
- 分层供应法(我的原创教学法)
把餐点分成:
🌟基础盘(必须吃完的营养主食)
🌈彩虹盘(自选果蔬,建议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儿童版)
💫探索盘(新品尝试,每周1-2次) - 趣味调整策略
- “小厨师日”:让孩子参与简单的餐点准备(日本藤幼儿园的成功案例)
- 故事化摆盘:把胡萝卜摆成小鱼形状(借鉴芬兰早教理念)
- 建立”食物探索护照”:每尝试一种新食物就盖个章
- 特殊需求处理
对挑食的孩子,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3T原则”很有效:
-Touch(先触摸)
-Taste(小口尝)
-Try(尝试正常量)
重点提示❗最近《学前儿童健康指南》特别强调:要警惕把”饮食调整”变成”差别对待”,最好采用不易察觉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建议老师们可以在班里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表达饮食喜好。我们园实施这个方法后,幼儿进食愉快度提升了40%!
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的实施方案,或者遇到特别棘手的情况,欢迎随时追问~我手头有整整3个G的各园所优秀案例可以分享呢!(专业资源支持)
记住:好的饮食调整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既要科学性又要艺术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