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启蒙这样做】3个”哇时刻”实验让孩子秒变小小科学家!✨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教研专家(师从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我发现许多老师对科学活动存在误区——其实3-6岁幼儿的科学启蒙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培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习惯!今天分享3个我和北京宣武回民幼儿园教研团队验证过的经典实验模板,附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实操要点解析👇
🔥 实验一:彩虹火山(物质变化观察)
材料准备:小苏打、白醋、食用色素、托盘
哇时刻设计:
- 先让孩子预测”把醋倒进小苏打会怎样?”(记录孩子的猜想,中班可用图画表征)
- 滴入不同色素制造”彩虹岩浆”(视觉冲击是关键!)
- 关键提问:”为什么泡泡比水跑得快?”(引发对气体特征的思考)
💡 专家支招(南师大张俊教授观点):
“小班重点在感官体验,中大班要引导对比观察。比如让孩子比较糖和盐的溶解速度,用手机延时摄影记录结晶过程。”
🌪 实验二:纸巾潜水艇(空气与浮力)
创新点:把经典”倒扣纸巾”实验升级为情境游戏
- 创设”拯救海底小纵队”任务(角色代入增强参与感)
- 提供不同杯型(瘦高杯/矮胖杯)对比实验
- 生成性问题:”为什么胖杯子里的纸巾湿得更快?”
📊 数据意识渗透:
大班可设计简易记录表(如图示▼),用✔️/X记录预测与结果。中国教科院刘占兰研究员特别强调:”记录能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要从实物记录逐步过渡到符号记录。”
🌈 实验三:影子变形记(光与影探究)
高阶玩法(适合大班):
- 提供手电筒、彩色玻璃纸、不同材质物品(木块/纱巾/亚克力板)
- 鼓励孩子用身体制造”怪兽影子”(融入艺术表达)
- 引申讨论:”医院的X光片是怎么看见骨头的?”(生活链接)
🎯 最近发展区把握:
参照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探究阶梯理论”,实验设计要包含:
感官探索(小班)→ 对比实验(中班)→ 变量控制(大班)
📚 延伸资源包
- 绘本拓展:《蚯蚓的日记》+土壤实验箱观察
- 家庭任务卡:”寻找会跳舞的影子”(家园共育)
- 教师锦囊:北京师范大学”做中学”项目200+个案例库(可私信获取)
记住我说过的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是自带研究课题的科学家,我们要做的只是递上合适的’显微镜’。” 下次教研活动,咱们可以重点研讨”如何从偶发事件生成科学活动”——比如孩子发现蜗牛爬过的亮晶晶痕迹时,你会如何引导?
如果需要具体年龄段的实验方案或观察评估表,欢迎留言告诉我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