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业导师,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上周刚指导过的”云端成长营”案例。线上研讨会早已不是简单”看直播”,而是一场沉浸式的专业进化之旅!结合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提出的”三维互动学习模型”,我整理出幼师提升专业化见解的4.0版攻略:
🔥 会前准备的”黄金三件套”
- 建立”主题雷达图”(参考北师大学前教育系冯晓霞教授的筛选法)
- 将研讨会主题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7大核心能力对标
- 使用”3W筛选法”:Why(契合个人发展短板)、What(前沿内容占比)、How(可转化性)
- 创建”双通道笔记模板”(借鉴深圳彩田幼儿园实践)
左栏记录专家金句(如华爱华教授常说的”游戏中的学习是最高级形态”)
右栏即时标注:💡可尝试的点、❓深度追问、🔗已有经验链接
🌐 会中的”三阶沉浸法”
- 专家发言时做”概念捕手”(学习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的听讲策略)
- 重点捕捉:政策关键词(如”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 研究方法论(比如上海幼教名师吴佳瑛的观察记录三角验证法)
- 互动环节实施”提问三明治法则”
基层经验(如:”我们在自主游戏观察中遇到…”)+
理论困惑(”这与华师大周兢教授提出的…是否矛盾”)+
求解方向(”可否分享具体实施工具?”) - 小组讨论玩转”云协作三板斧”
- 腾讯文档实时共建问题树
- 用Menti做观点雷达图投票
- 截图典型案例到微信群二次解剖
📈 会后转化的”行动熔炉”
- 48小时内完成”三个一”(参考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培训体系)
- 一次5分钟录音复盘(用”我今天最想实践的3个点”开头)
- 一张思维导图行动方案(标注可落地的班级/园所场景)
- 一份资源包(整理研讨会提到的工具量表、参考文献)
- 建立”研讨成果孵化器”
- 将新理念编入《个人专业发展手册》(如南京实验幼儿园的PDCA循环表)
- 在教研会上发起”微改革实验”(比如尝试回应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提出的”最小介入原则”)
💡 特别提示:研讨会期间要用好”社交型学习”
• 在聊天区识别志同道合者组建学习共同体
• 用结构化模板请教专家:”您在XX研究中提到…,对于…情况该如何调整?”
• 收集典型园所案例制作《他山之石》电子剪贴簿
最近指导的杭州西湖区一位新手教师,通过这套方法在3个月内将线上学习转化率提升300%,设计的”研讨会衍生课程”还获得了市级奖项。记住:真正的专业成长不在于听了多少,而在于把多少新知”腌渍”进日常实践。就像李季湄教授说的:”幼儿教师的专业智慧,就藏在你主动建构的每一个专业瞬间里。”
需要具体某类研讨会(如游戏观察、课程建设等)的转化策略,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