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作为一名经常泡在美工区观察孩子的幼教研究者,我发现手工活动简直是观察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黄金窗口”。(掏出小本本)让我们用”三维记录法”来建立这份成长档案:
🌟【1. 视频切片记录法】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团队的做法,建议每周拍摄3-5分钟手工活动视频。重点记录:
- 剪刀使用:从”双手握剪”→”单手连续剪纸”的进阶过程(记得标注日期)
- 粘贴动作:观察胶棒使用方式(旋转式→点涂式)
- 折纸转折:捕捉”对边折”到”对角折”的关键突破点
🖌️【2. 作品分析法】
广州幼师附属幼儿园林咏瑜园长倡导的”作品标注法”很实用:
① 在作品照片旁标注工具使用特征(如:握笔姿势→三指抓握)
② 用便签纸记录创作语录(”老师你看我捏的小蛇有鳞片!”反映手指分化程度)
③ 建立材料难度阶梯表(从大颗粒串珠→小扣子穿线的时间记录)
✋【3. 发展检核表】
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设计这样的跟踪表:
观察维度 | 小班初期 | 小班末期 | 中班… |
---|---|---|---|
手指力量 | 能撕皱纹纸 | 能用擀面杖压泥 | … |
双手协调 | 双手搓圆 | 单手搓长条+另一手固定 | … |
工具适应 | 拳握油画棒 | 三指握水彩笔 | … |
💡特别提醒: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记录时要突出两个”对比”:
- 纵向对比:同一个作品不同制作阶段的照片对比(如超轻土作品从”粗胚”到”精修”的过程)
- 横向对比:同一时期内不同材料中的动作表现(如在剪纸和串珠中体现的手指灵活性差异)
最后安利一个神器——深圳实验幼儿园开发的”小手成长APP”,可以自动分析孩子手工视频中的动作轨迹,生成发展曲线图,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实测超好用!(眨眼)
记得每次记录后让孩子用语音自评,你会惊喜地发现他们对自己进步的观察比我们还细致呢!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的观察要点模板可以随时喊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