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过程性成长档案中记录幼儿学习挑战的”四维立体记录法”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出的观点:”幼儿的学习挑战恰恰是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显性表现。”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动态评价理论”,我为您推荐以下实操性记录策略:
✨ 1. “挑战切片”观察记录法(借鉴安吉游戏教研模式)
• 用手机快速记录关键帧:拍摄幼儿尝试5次仍失败的建构倒塌瞬间
• 采用”三色便签”即时记录:
- 红签(行为表现):”反复调整积木重心仍倒塌”
- 蓝签(语言表达):’我觉得三角形放上面就会倒’
- 黄签(情绪反应):皱眉→跺脚→深呼吸再尝试
📈 2. 学习挑战发展坐标图(参考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纵向记录方式)
时间节点 | 挑战类型 | 应对策略变化 | 支持效果 |
---|---|---|---|
3月 | 拼图卡在转角处 | 反复旋转→寻求成人帮助 | ★★☆(部分解决) |
5月 | 同样问题 | 自主观察范例→调整拼接顺序 | ★★★★(独立完成) |
🎨 3. “问题解决树”可视化记录(受意大利瑞吉欧档案册启发)
用树形图呈现:
树根:挑战情境(如”双人平衡木行走失衡”)
树干:尝试的方案(牵手→扶墙→数节奏配合)
果实:突破性时刻(第7次尝试时找到同步喊口令的方法)
💡 4. 多主体对话记录框(融合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价理念)
设置三个对话区:
• 幼儿说:”我老是画不出恐龙爪子”
• 同伴说:”可以先用左手描右手轮廓”
• 教师说:”提供恐龙拓印模板+分解步骤图”
🔍 特别提醒(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建议):
每次记录应包含”3个关键要素”:
- 挑战发生的具体情境(时间/材料/参与者)
- 幼儿采用的元认知策略(如自言自语式问题解决)
- 教师的鹰架支持时机(何时介入/何种方式)
📌 实用工具推荐:
- 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的”挑战刻度尺”贴纸
- 日本藤幼儿园的”困难储蓄罐”记录方式
- 浙江大学徐琴美团队研发的”学习挑战分析APP”
建议每周选取2-3个典型挑战事件进行深度记录,月末制作”挑战闯关地图”,用孩子能理解的游戏化方式呈现成长轨迹。正如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所说:”好的成长档案应该是看得见的思维脚手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