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及时!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推进,智能教学系统正成为幼教改革的”新基建”。我来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给老师们分享几个落地建议:
🌟 智能系统的四维应用模型(附具体案例)🌟
1️⃣ 动态评估神器
- 例:使用”ClassDojo”APP记录幼儿行为
- 清华附幼王老师通过系统生成的行为热力图,发现某个区域争执频发,及时调整了区角设置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鄢超云强调:”要让数据会说话,但不要被数据绑架”
2️⃣ 个性化学习引擎
- 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的”AI阅读伙伴”
- 根据语音识别自动调整绘本难度
- 华东师大郭力平教授团队验证:使用3个月后,幼儿叙事能力提升27%
3️⃣ 家园共育新桥梁
- 深圳南山区的”成长电子画像”系统
- 自动生成可视化发展报告(含运动轨迹、社交网络等)
- 获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 三个关键使用原则:
- 技术隐身原则(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设备要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
- 双师协同模式:AI处理重复工作,教师专注情感互动
- 数字素养升级:建议每月参加”幼师信息化工作坊”
🚨 特别注意:
警惕”电子保姆化”倾向!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提醒:”任何屏幕时间每天不宜超过15分钟”
最新实践:广州番禺机关幼儿园正在试验”AR沙盘”,将地形认知课程变成沉浸式游戏,孩子们通过堆沙子就能”造火山喷发”,这个案例刚入选了中央电教馆创新案例集。
老师们不妨先从「智能晨检系统」这类轻型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拥抱技术变革。记住我们最终目标:让技术温暖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适应技术。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