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资深专家,我特别理解老师们在节气课程设计中的痛点——既要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有效,又要让家长看得见成果。今天就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多元智能发展理论”和上海名园长林菁的”生活化课程”实践经验,分享几个让节气课程既出彩又出效果的妙招!
🌟【三大核心能力培养法】🌟
- 自然观察智能养成记(惊蛰案例)
- 学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昆虫旅馆”项目
- 带孩子用放大镜观察苏醒的昆虫,记录温度变化
- 制作”惊蛰三幕剧”:泥土松动→虫卵孵化→小虫觅食
*教育价值:培养持续观察力+科学探究精神 - 文化传承创新课(清明案例)
- 借鉴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张俊教授的做法
- 不是简单做青团,而是开设”清明食育工坊”:
① 数学测量(糯米粉配比)
② 美学设计(艾草印花模具制作)
③ 语言发展(采访祖辈的清明故事)
*家长可视化成果:生成二维码故事集 -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谷雨案例)
- 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雨水的旅程”PBL项目
√ 科学实验:自制雨水过滤器
√ 艺术创作:油水分离画”雨打芭蕉”
√ 社会体验:采访茶农直播采茶
√ 健康活动:雨水节气健步走
📸【家长参与三板斧】📸
- 节气”微剧场”(秋分案例)
- 邀请家长扮演”节气大使”,和孩子一起创编3分钟科普短剧
- 成都十六幼用抖音拍成系列剧,单条播放破10w+
- 家园共育”任务卡”(大雪案例)
- 发放亲子任务包:
◇ 寻找5种不同的雪花晶体(手机微距拍摄)
◇ 记录奶奶讲的”冬日童谣”
◇ 合作完成冰花实验 - 北京朝阳区教研员王红兵发现,这种任务卡家长完成率达92%
- 成果”可视化”策展(冬至案例)
- 举办”节气创客集市”:
展区1:幼儿测量的日影数据图
展区2:亲子制作的3D节气模型
展区3:AI生成的”我心中的冬至”画作 - 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用这种形式,家长到场率提升40%
💡【特别提醒】现代节气课程要突破三大误区:
❌ 避免单纯手工课(要做有深度的探究)
❌ 拒绝刻板说教(多用问题导向式学习)
⭕ 重点不是记住节气时间,而是培养”四时洞察力”
最后分享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观点:”好的节气课程应该是孩子生活的自然延伸,要看见儿童脸上的好奇,听见家长的惊叹。”建议老师们建立自己的”节气资源库”,把每个节气都做成可持续迭代的课程IP!
(需要具体某个节气的详细方案,可以告诉我您带哪个年龄段的孩子,给您定制专属建议)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