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幼教人,我们都明白”自由发展”和”适度约束”就像孩子的左右手,缺一不可。让我从专业角度来为大家支支招。
🌟【先理解家长的”自由发展”诉求】
李玫瑾教授说过:”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在规则中的自在。”我们首先要理解,家长选择自由发展教育往往是希望:
-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就像华德福教育强调的)
- 避免过度干预(蒙特梭利的”不打扰”原则)
- 培养自主性(参考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三步引导策略】
- 用”隐形护栏”替代直接约束
学习安吉游戏的经验:给孩子划定”安全边界”,如在教室设置: - 自由探索区(无限制)
- 引导探索区(提供特定材料)
- 规则活动区(需遵守固定流程)
- “有限选择”技术(美国幼教专家玛格达·格伯提出)
不要说”不许跑”,而是:
“我们可以在垫子上打滚,或者玩传球游戏,你选哪个?”
这样既满足自由需求,又自然引入规则。 - 建立”我们的约定”
参考日本藤幼儿园的做法: - 和孩子一起制定3-5条基础规则
- 用图画形式展示(如”小手轻轻”配图)
- 每天用5分钟”约定时间”温习
💡【特别提醒】
当遇到完全拒绝约束的孩子时,可以:
- 采用”自然结果法”(德雷克斯理论):
“颜料撒在地上,我们就没法在这里玩了哦” - 赋予”小管家”身份:
“请你帮忙监督大家收玩具好吗?”
记得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说过:”好的规则不是牢笼,而是让风筝飞得更高的那根线。”我们既要守护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要系好安全的引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规则的内化需要21次重复,但破坏只需要1次例外。保持温柔而坚定,孩子终会理解自由的真谛!
各位老师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过哪些具体情境?欢迎分享,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