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逻辑思维】幼儿教师必看的”三步推理启蒙法”,让3-6岁孩子秒变”小小福尔摩斯”!🔍
最近在和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研讨时发现,90%的优质园所都在悄悄用这些科学游戏培养孩子的逻辑内核!今天就结合北京三幼的经典案例,给老师们拆解这套”现象→比较→验证”的黄金培养路径:
🌟 一、创设”现象银行”积累推理素材
- 推荐使用新西兰学者Carr提出的”学习故事”记录法:
• 在自然角投放”植物生长对比盒”(一组向阳/一组遮光)
• 每天用儿童相机记录豆苗变化,制作可视化时间轴
• 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观察(如:”因为左边晒到太阳,所以长得更高”)
🎲 二、游戏化推理训练三板斧(附中班案例)
- 属性矩阵游戏:
▫️ 准备不同颜色/形状/纹理的纽扣
▫️ 让幼儿按”两个特征”分类(如”红色+圆形””蓝色+有洞”)
▫️ 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用这个游戏,幼儿分类准确率提升40%! - 科学猜想箱:
▫️ 每周投放1个神秘现象(如:气球摩擦头发会竖起来)
▫️ 先用”猜猜板”记录幼儿假设(贴便利贴投票)
▫️ 再通过实验验证,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特别强调要保留错误猜想作为对比素材 - 编程思维小火车:
▫️ 用指令卡片(前进/转弯/停止)指挥机器人玩具
▫️ 上海宝山机关幼儿园加入”障碍物”后,幼儿开始自发设计”如果碰到红塔就右转”的条件语句
📊 三、评价工具推荐
• 使用哈佛大学Project Zero开发的”思维可见化”清单:
✔️ 能指出简单因果关系(1星)
✔️ 会使用”如果…就…”表达(2星)
✔️ 能自我修正错误推理(3星)
💡 特别提示:日本学者佐藤学建议,在幼儿出现”认知冲突”时(比如认为大船一定沉得快),不要直接揭晓答案,而是提供对比材料让孩子自己发现矛盾点。深圳南山区某园用这个方法,大班幼儿的类比推理能力测评分数提高了27%!
记得下周投放”磁铁探宝”游戏时,试试这些追问话术:
“为什么回形针只粘在盒子这边?”
“如果换成塑料积木会怎样?”
“你怎么证明不是胶水的功劳?”
正在做相关研究的老师欢迎交流,我这还有份《幼儿科学推理行为观察评估表》可以共享~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