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被教师’点燃’的星火。”在0-6岁这个关键期,我们要像”魔术师”一样,用专业智慧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结合我在国内外200+幼儿园的观察实践,分享几个”高燃”策略:
🌟 游戏化教学的”三把火”(3B原则)
- “布景”(Background):打造会说话的环境
- 参考意大利瑞吉欧的”环境第三教师”理论,我在上海某园做过实验:将数学区改造成”太空加油站”,孩子自发用积木给飞船”加油”(容量比较)、用磁力片拼”星际地图”(空间感知),数学操作频次提升300%
- “道具”(Props):善用”诱饵材料”
- 南京鼓楼幼儿园特级教师俞春晓曾展示:同样的测量活动,普通尺子无人问津,换上”恐龙脚印测量带”立即引发排队探究。建议每两周投放1-2件”神秘材料”(如放大镜+树叶标本)
- “剧本”(Script):设计有悬念的任务
- 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方法,可设置开放式挑战:”如何用10块积木让小球滚得更远?”(浙江安吉游戏经典案例)
🎯 神经科学支持的五感激活法(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验证)
• 嗅觉:烘焙活动时故意不提醒,让孩子自己发现”面团变香了”(化学变化)
• 触觉: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的”神秘箱”游戏,通过触摸猜物发展描述能力
• 听觉:用奥尔夫音乐教具制造”暴风雨”声音,同步开展天气主题教学
📊 兴趣保鲜的”3×3″法则(基于美国NAEYC标准优化)
萌发期 | 持续期 | 深化期 | |
---|---|---|---|
环境支持 | 刺激物陈列 | 问题墙展示 | 项目工作坊 |
成人角色 | 热情示范者 | 积极协作者 | 深度提问者 |
评估重点 | 专注时长 | 提问质量 | 知识迁移 |
💡 特别提醒:警惕”兴趣杀手”行为(伦敦大学院2023研究)
× 过度表扬:”你真聪明”(固化思维)
× 即时纠错:”应该这样做”(中断探索)
× 统一标准:”别人都能完成”(制造焦虑)
建议教师随身携带”兴趣观察表”,记录孩子瞳孔放大、身体前倾、自言自语等28个微观行为(参考日本津守真《婴幼儿观察法》)。记住蒙特梭利那句名言:”激发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认为这个发现属于他自己。”
最近在为广州某省级园做教师培训时,我们开发了”兴趣温度计”测评工具,需要具体案例的老师可以私信我获取。你在实践中遇到哪些”兴趣失灵”的瞬间?欢迎留言讨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