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心里都藏着一颗小小的有关于职业梦想的种子,憧憬着长大以后做什么工作,成为什么样的人。儿童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与同伴、与成人共同对话、交流、表达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01 我身边的工作者
孩子们在调查自己身边家人的工作、采访幼儿园不同岗位的过程中,建立并丰富了不同职业的认知经验。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们,每天都在做着什么?
我妈妈是老师。
我爸爸是打电脑的。
我爸爸也是打电脑的,他是工程师。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
我的爸爸妈妈是开厂子做衣服的。
发现·儿童
孩子们逐渐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了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幼儿通过团讨活动萌生出在班级内玩医生游戏的想法。于是“雪花医院”这个项目活动随之诞生。
02 如何打造我们的医院
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同幼儿一起调查了医院的科室和工具,了解了医院的各个科室、医院的工作人员、医疗器材,共同打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儿童医院,如何打造一个令我们“满意”的医院?
活动开展前期,我们将孩子的问题进行了收集、甄别问题的价值及内涵,形成问题链,并初步预设了本次活动的各个领域核心目标及总目标。
在主题开展前期,孩子们通过团讨活动、调查表以及参医院等不同的方式认识并了解医院的科室,医生的工作、服装、工具等推动活动的进行。
医生的工具
医生用的听诊器,是用来听我们的肺部的,我们咳嗽了,医生就要听一下的。
牙医头上戴一个很亮的灯。
我还知道医生有手电筒、钳子、针。
发现·儿童
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经验,把医院看到医生的用具再次呈现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提炼出能够推动游戏情节发展的丰富游戏内容的关键性问题,从而在实现角色游戏带给幼儿本位价值的同时,能够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学习。
看病的流程
我上次咳嗽医生给我量了体温,看了喉咙,还让我去抽血。
我上次拍了x光,医生给我配了药,最后我去取药就回家了。
看病要先挂号然后再去找医生。
原来不同的病,看病流程都是不一样的呢!不同的病需要看不同的科室,那医院里具体有哪些科室呢,你们知道吗?
我知道的科室
牙科我牙齿疼了就去牙科看病。抽血的地方就叫检验科。
妈妈就是在产房生的小妹妹。
我妈妈就是妇产科的医生,我爸爸是眼科的医生。
看完医生需要挂盐水的就要到输液室去的。
发烧了有专门的发热门诊。
通过医生大调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医生的工作内容,了解医生常用的工作器械,知道了看病的流程,对医生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知。我们将在儿童医院内开展的挂号区、两个儿科、药房、护士站。这几个区域,以及给我们小医院投票选出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雪花”医院。
病人就医前的准备
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在活动中,孩子们倾向用符号和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认识的工具材料。孩子们动手制作了就诊卡、病人看病用的电子医保条形码、医院用到的各种材料。
在团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表达,抒发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对孩子的社会发展性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医院平面规划图
随着儿童医院的材料准备得越来越充分,孩子们开始思考要选择哪块空间?为什么要选择这块空间呢?进行实地考察,再通过组内商讨,预设自己组最想要的位置,小组开始设计了医院的平面规划图。
03 “雪花”医院开业
这天,小医院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医生,我的肚子好疼!”
“来,我给你比抽个血……好了,你走吧!”
区域游戏结束后,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对这一段就诊过程展开了讨论……
这和医院里看病不太一样。
我也觉得,我看完病不知道该去做什么。
我觉得这是医生的问题。
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呢?
我们一起阅读了《丽娜是个小医生》
绘本里说,医生是这样给人治病的……
我们又开始第二次游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发现·儿童
在进行班级的空间布局以及材料的第一次的收集后,我们已经预设到可能会出现孩子无法进行设计打造和材料缺少的情况,对于解决的办法的思考,我发现孩子们想到的办法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
再次进行了团讨活动,我们绘制了“雪花”医院游戏检验表,对儿童医院提出了新的想法和建议。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我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更加放心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我觉得这个游戏玩得有点不像医院里的样子。
哪里不太对,但又说不上来。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游戏更像吗?
画一个计划图,玩的时候对着计划图玩就知道玩得好不好了。
我们分组进行了采访调查,通过发放“雪花医院学习检验表”的方式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打分,我们也回顾对照项目启动前预设的活动目标,查看孩子是否预期的目标,于是我们制定了学习检核表,以便更深入的了解个别孩子,方便后续跟进工作。以便我们更多角度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度、多角度带动评价的开展,促进孩子自我消化、吸收再改进,为后续的学习与生活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我们与孩子一同迎接挑战,解决困难,不断碰撞,让我们的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有“味”。我们学习倾听儿童的心声,尊重儿童的观点、理解儿童的想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实践,共建儿童友好的环境。
-END-
“
”
编辑|教工路 周肖楠 戴睿欣
审核|办公室人员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杭州师范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