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过程性成长档案中体现幼儿在数学游戏中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5个专业维度进行系统记录(附具体实施建议):
🌟 1. 观察记录的科学性工具使用
推荐使用华东师大周欣教授团队研发的”游戏行为观察量表”,重点记录:
- 材料选择:是否按形状/大小等属性分类摆放工具
(例:记录”能自主将不同颜色的计数小熊分筐存放”) - 步骤优化:是否尝试调整操作顺序来节省时间
(拍摄幼儿调整七巧板拼图顺序的对比视频)
🔍 2. 对比性证据的留存技巧
建议采用哈佛大学Project Zero提出的”Visible Thinking”方法:
- 时间轴对比:用相同游戏的前后两次完成时间柱状图
(如:串珠计数从5分钟→3分钟的时间记录表) - 策略进化树:用思维导图展示方法迭代过程
(图示:从随机摆放到按规律排列的积木搭建)
📊 3. 关键发展指标的量化呈现
参考NAEYC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标准,重点关注:
- 模式识别:记录发现规律的正确率变化
(统计”ABAB模式延续”任务的正确次数曲线) - 问题解决:标注使用工具代替徒手操作的次数
(如:用雪糕棒测量代替目测比较的频次统计)
🎨 4. 多元表征的记录方式
结合瑞吉欧的”儿童百种语言”理论:
- 儿童口述:用二维码链接幼儿解释策略的录音
(”我先数大的积木再数小的更快”的语音记录) - 图示笔记:扫描幼儿自绘的操作流程图
(收集孩子画的”怎么更快分豆子”示意图)
📆 5. 教师支持的策略支架
借鉴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记录:
- 鹰架时机:标明教师介入前后效率变化值
(表格呈现指导前后的单位时间完成任务量) - 材料进化:展示教具调整带来的效率提升
(照片对比:从实体积木→平面图形卡片的过渡)
建议每周选取2-3个典型游戏场景进行专项跟踪,使用”故事-数据-作品”三维记录法。比如在”超市游戏”中,既可以记录幼儿价格计算的速度提升(数据),也能收集其自制的”快速计算卡”(作品),配合教师撰写的观察故事,三者结合就能立体呈现科学思维的发展。
最后要特别注意:中国人民大学黄瑾教授提醒,效率提升必须以不损害游戏趣味性为前提,档案中应同步记录孩子的愉悦指数(可用表情符号量表),确保STEM素养与学习品质的同步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