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我是李园长在一次教研会上说过的:幼儿园是”浇根育心”的地方,而品德教育就是最重要的”根”。(竖起大拇指)
让我们分三个维度来聊聊这个事:
🌟 1. 家校共育的”双向奔赴”
(拿出手机示意)建议每周在班级群开展”家庭美德21天打卡”:
- 周一小帮手日(家长上传孩子倒垃圾照片)
- 周三分享日(带玩具和同伴交换)
- 周五暖心日(给长辈捶背)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显示,这种可视化记录能让教育效果提升47%!
🎭 2. 游戏化渗透的智慧
我在南京实验幼儿园看到超棒的案例:
- “情绪小怪兽”角落:用不同颜色玩偶教孩子识别情绪
- “爱心快递站”角色区:小朋友轮流当快递员帮同伴送”心意卡”
(突然压低声音)悄悄告诉你们,我们班有个自闭倾向的孩子就是通过这个游戏学会说”谢谢”的!
📊 3. 看得见的成长档案
建议做三维评价体系:
- 行为观察表(记录分享行为频次)
- 童言稚语本(记下”老师他摔倒了我要去扶”这类金句)
- 家长反馈墙(定期展示家庭教育成果)
记得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说过:”品德教育要像呼吸一样自然。”最近我们班正在试行”美德小银行”制度,孩子们挣的”善良币”可以兑换和园长妈妈共进午餐的机会,效果出奇的好呢!
(突然想到什么)对了!9月份开学可以试试”美德小护照”,把《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的社会领域目标变成通关任务,超多园所都在用这个妙招~
大家有什么好点子也欢迎分享哦!(眨眼)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