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幼儿探索能力培养的生态化实践策略
一、”双减”为幼儿探索教育创造的新生态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迎来了最佳的教育生态重构期。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双减’本质上是为幼儿教育正本清源,把童年还给儿童。”这要求我们:
- 时间维度:减少机械训练后,每日可释放2-3小时自主探索时间
- 空间维度:从标准化活动转向个性化探究,活动区设置需更具弹性
- 评价维度:从结果导向转为过程性观察,建立儿童探索档案袋
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优质探索活动应具备三个特征——真问题、慢过程、多可能。”
二、探索能力培养的四大实施路径
(一)环境创设:构建”会说话”的探索场域
- 自然探索角:设置动态变化的自然材料区(如季节性植物观察站)
- 问题墙机制:记录幼儿的”为什么”,形成可视化的探究线索
案例:南京实验幼儿园的”问题银行”项目,幼儿存入问题并获得”探究存折”
(二)课程重构:PBL模式的本土化实践
- 微型项目:2-3天完成的主题探究(如”纸的旅行””影子侦探”)
- 逆向设计:先确定探究目标,再设计支持性活动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幼儿是通过行动而非听讲来学习的”
(三)教师角色转型:从传授者到”支架建造师”
- 提问策略:使用”3W提问法”(What do you see? What do you wonder? What do you want to try?)
- 等待艺术:践行”5秒等待原则”,给予幼儿思考反应时间
数据支持:国际幼儿教育协会研究显示,优质等待可使幼儿回答质量提升40%
(四)家园协同:探索能力培养的延伸策略
- 家庭探索盒子:提供主题材料包(如磁力探索盒、光影实验包)
- 亲子任务单:设计”周末发现家”实践任务
创新做法:深圳某园开发的”家庭探索APP”,实现探索过程云端共享
三、实践中的三个关键注意
- 安全边际:建立”三类材料”分级管理制度(自由取用/指导使用/教师专用)
- 个体差异:采用”探索能力发展图谱”进行个性化跟踪
- 成效评估:使用”探索行为观察量表”(包含专注度、创新性、坚持性等维度)
杭州市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提出:”最好的探索教育是让幼儿感受不到教育痕迹,却处处获得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更应把握教育本质,让探索成为幼儿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培养面向未来的主动学习者。
建议后续行动项:
- 开展教师”探索支持力”专项培训
- 建立班级探索资源动态清单
- 实施每月”探索故事”分享制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