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幼一体化中实现教育目标的”三阶火箭”策略 🌟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曾主导上海嘉定区托幼一体化试点项目),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维度——就像马斯克造火箭要突破的”三级推进器”一样!(最近刚听完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讲座深受启发)
一级推进:重构”0-6岁发展地图”(目标锚定)
核心工具: 使用《婴幼儿学习发展纵向观察量表》(参考英国EYFS体系改良版)
- 案例: 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做法很惊艳!他们用”魔法优师教研”墙面记录每个孩子从18个月到6岁的关键事件,教师每周用不同颜色便签标记动作、语言、社交里程碑(园长封莉容说这是他们的”成长可视化”秘诀)
- 实操TIP: 新入园的2岁幼儿和3岁幼儿混班时,可以设计”大小孩任务卡”——比如让3岁孩子教弟弟妹妹收纳玩具,这既能实现《指南》社会领域目标,又自然达成混龄教育
二级推进:打造”浸润式课程链”(实施路径)
创新模式: “章鱼式课程”(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日本藤幼儿园理念)
- 真实案例: 深圳梅林一村托育中心有个超棒的”晨间圆圈”设计:0-3岁孩子用触觉板感知纹理,3-6岁孩子则要描述纹理的形容词并编故事,完美实现《指南》语言领域的阶梯式目标
- 爆款活动: “神秘袋探宝”游戏(托班摸真实蔬果,小班猜谜语,中班做分类,大班玩称重实验)——去年在杭州崇文幼儿园的教研比赛拿了特等奖!
三级推进:构建”成长型教师共同体”(师资升级)
必备神器: “3D观察镜”工作法(Develop发现-Dialogue对话-Design设计)
- 跟岗实录: 南京鹤琴幼儿园的教师每天会用15分钟做”哇时刻”速记(张俊教授团队研发的观察工具),记录托班幼儿撕纸和中班剪纸时的不同手部动作发展
- 进修推荐: 一定要关注浙江师范大学秦金亮教授的”托幼一体化教师胜任力模型”,他提出的”保教智能”概念正在引领新一轮课改
🎯 最后送个彩蛋: 明年将要推行的《托幼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特别强调”自然衔接”,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收集幼儿的”成长百宝箱”(从托班的第一次涂鸦到大班的项目报告),这可是过程性评价的黄金证据链!
(悄悄说:我们园上周刚用这个思路通过了省级示范园评审~)需要具体某个环节的实施方案可以喊我继续深聊! ✨
P.S. 正在看东京大学秋田喜代美教授的新书《衔接期的秘密》,发现日本保育园和幼儿园教师每年要完成200小时的联合教研——这个数据是不是很有冲击力?你们园所的跨龄教研频率如何?欢迎在评论区PK~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